就语文而言,我个人认为主要在于“积累+理解+规范+深刻”。语文学习中,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体现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也同样体现在现代文的学习与理解中。在文言文的练习中,我们不能做到将每一个文中出现的词语都翻译准确,甚至还会遇到从前没有学习过的生词,这时候,语感就非常的重要了,它能够帮助我们在一定语境下推断出生词的大致含义,帮助我们顺利读文。
然而,语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我们在日常阅读中,除了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外,也可以将我们认为出彩的句段甚至是观点积累下来,这都将有利于语感的培养,还对语文写作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使我们的语言得到提升,还能使习作的深度增加,主旨得到升华。再说,就算不做书面摘抄,我们也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的感悟,不也是积累吗?
“理解”主要是指,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控以及深层意义的挖掘。中学语文考试主体就是阅读,各种类型的阅读。不管是哪种阅读,都离不开理解二字。文学类文本阅读离不开对于文章所做目的以及文章象征意义的理解;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对于人物褒贬、社会背景的理解;诗词阅读离不开考生对作者感情、时代特征以及特殊手法的理解,等等。理解了文意,理解了情感,才能有深入挖掘其社会价值、时代精神的基础。
作者讲明月,只是讲明月吗?是描景还是抒情?若是描景,这景的作用是什么,渲染气氛还是烘托人物?若是抒情,抒的是什么情,是浪人思乡还是无成之悲,抑或是寂寞空对只有对影乱舞的孤寂?作者讲那人穿着几何,长袍还是马褂,绸缎还是粗麻,是为了突出人物还是暗示社会背景?这都是需要我们来体会的,也就是我在这里所说的需要的“理解”。若是理解不到位,而导致答题方向偏离“标准答案”的话,对于高考考生来说,不管答案组织多么规范,都必然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