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委书记致信高三女儿引经据典诠释父爱成新闻人物

2025-01-21 18:58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715人

微信图片_20181214105539.jpg

如山如水

这就是父爱

亲爱的女儿:

犹豫很久还是鼓起勇气跟你谈谈心。之所以要鼓起勇气,是觉得自己没有与你这样对话的资格。

父,从又举杖,家长率教者,矩也。亲,如以辛刻木,情之冣至者也。你尊我为父,而我何时率教何时立矩过?你认我为亲,而我何时昵爱何时常聚过?十七年前的一个冬日,你从娘胎破腹而出之时,我却远在乡下,是与你见面最迟的至亲之人;四岁时高烧昏迷,你静躺于病床针眼满身之时,我仍远在乡下,是最早接你出院的狠心之人;小学时亲子活动频繁,你与你妈努力之后仍处于落后境地而失落之时,我又远在乡下,是事后向你认错最多的失信之人;初中时一篇命题为父亲的作文,你搜索良久仍无事例之时,我还远在乡下,成了你笔下单亲家庭的有罪之人;时至高三,你在学业压力和思想压力的双重撕裂下而不堪负重之时,我……远在乡下,成了只能遥寄牵挂却不能身边陪伴的无用之人。故而,父亲于我来讲只有称谓而无实质。

但再怎么不配,我还是得厚颜说道一下。

女儿,你自小就非常要强,事事都想做到最好,因此你也一直非常优秀,无论是绘画、演讲、主持、篮球还是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上乘,你也因此而获得了周围人的一致好评,被一片赞誉之声所包围。这也是我一直很担心的事。过余要强的性格长时间处于顺境之中,很容易在性格上产生不容失败的缺陷,同时抗压能力非常弱。今天,我的担心终于成为现实。

女儿,要强的性格不是坏事,若人都没有一颗上进之心,可以说这个社会不可能发展和进步,但有上进心的同时得有一个允许失败的心理,因为任何人的成长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不断在曲折中进行的,没有绝对的一帆风顺。忍受不了失败,经历不了曲折,就不是真正的要强,更无法上进。

一个人到底要怎样的结果才算成功呢?永远处于第一?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因为你所处的集体是一个人人都求上进的集体,在这种境况下,能成为第一的人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更多的是必然因素。这个必然因素如果天生不能具备,为什么要违背自然规律地去强求?

再者,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考什么样的学校也是不能左右一个人的终身的。人的一生,在几十年光景中,一次考试的失败,哪怕是高考的失败,都是不可怕的,因为高考只是人生中N次机会和N次考验中的一次,今后还会很多无法预计的机会和考验,为什么要如此在意,并且跟自己过意不去呢?更何况你已努力,无憾即可。

面对你的低沉,做为母亲只有心疼却束手无策,她的这份焦虑无法释放,只能传导给我,还外加一些因我时常不归的责怪,可谁叫她摊上一个远在乡里上班的老公,谁叫你摊上一个工作责任心未死的老爸?结果都于事无补,我还是远在乡下,她还是空有焦虑,你还是低沉不起。这样的结果都不想要。你今日的状况,父爱的缺失有极大的因素,我对你的亏欠,无法弥补,我愿接受不好的回报,但不是你的低沉。

我也很清楚,说者容易做者难。再难我们也要一起渡过,我相信你能做到,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最后说一句,你只要记住一点:我们永远不求你如何优秀,只求你开心快乐!

不称职的父亲

2018年12月10日深夜

新闻链接......

专访人物

高宏武,男,1978年生,湖南永顺县盐井乡党委书记。

专访背景

11日起,一封《致女儿》的信在微信朋友圈热传。写信人是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常年在乡下工作,不能陪伴女儿成长。女儿在作文中说,她像是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也俨然是个“有罪之人”。对于女儿的“批评”,该乡镇党委书记在信中予以“深刻反思”,并诚恳向女儿致歉。由于言辞恳切,情感真挚,这封信很快引发网友关注、转发,写信人也顿时成为万众瞩目的新闻人物。13日晚,华商报记者专访了写信人。

谈书信

纯属偶然

没想到会引发共鸣

华商报:《致女儿》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想传递哪些信息?

高宏武:12月8日,上高三的女儿参加了一场高考模拟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情绪低落。以往遇到这种情况,我开导一下,女儿就会好起来。这次打过电话后,女儿情绪一直不见好转,托老师做工作效果也不明显。一直以来,女儿比较听我的话,爱人让我抽时间回家好好给女儿做做思想工作,但最近工作太忙,实在抽不出身。爱人很生气,我就着急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办。转念一想,不如挤出一点时间,给女儿写封信,让爱人转给女儿。年底各项工作比较集中,白天实在抽不出时间,只有在晚上写。

华商报:公众是如何关注到这封信的?

高宏武:我的朋友圈全是熟人。10日晚写好后,我将它发到了微信朋友圈,以示感叹:工作没做好,家里也顾不上!没想到,一些朋友看了后引发共鸣,随手转发了出去,这才引发大家关注。其实我感觉信的内容很平常,但是我的一些同事、朋友,特别是在基层工作的朋友,看到信后产生共鸣,纷纷给我打电话、发短信、留言,表示理解、鼓励和慰问。

华商报:你写给女儿的信很有文采,尤其是对于“父”和“亲”的独到解读。

高宏武:信的部分内容,我引用了古典,包括对于“父”和“亲”的解读。我是一位中专生,平时喜欢将自己有感触的见闻、经历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华商报:网友对你写给女儿的信评价很高,一是有文采,二是言辞恳切,情感真挚,很容易从信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高宏武:我从来没想过这封信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又有自己对工作、对生活的激情,偶尔发表一下感慨,并不代表什么。虽然我们有这样那样的难处,但是我们努力工作,也有成就感和尊严感。

华商报:没想到这封信会让自己成为万众瞩目的“新闻人物”吧!

高宏武:完全没想到,这封信纯属偶然,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和共鸣,我一点没有思想准备,现在还有些惴惴不安,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乡镇工作人员,只想安静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华商报:有没有人对你的信提出不同意见,上级领导有无提出善意提醒?

高宏武:目前没有听到其他声音,上级领导没人说什么。

谈女儿

父女情深

女儿懂事乖巧成绩好

华商报:在你眼里,女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乖吗,懂事吗?

高宏武:女儿17岁了,在我眼里,她是一个懂事、乖巧、学习成绩优异的女孩。

华商报:你和女儿的感情如何,你爱女儿吗?女儿爱你吗?

高宏武:(笑),这个问题可以忽略,因为我们父女两人的感情真的很好。

华商报:女儿作文里称自己好像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俨然是“有罪之人”,女儿这样评价你,你心里不是滋味吧。

高宏武:事情是这样的:女儿上初中时写了一篇题为《破碎的幸福》的作文,描写了她在单亲家庭的凄凉感受,发表在校刊上。我无意看到后,一直在想,她写的这么有感触,是不是嫌我陪伴她时间太少?但我当时并未提及此事,过了一阵,我说起此事,女儿并不承认,说她是瞎想瞎写的,我们家并不是作文中的样子。直到现在,女儿还说,她不该写这篇作文,因为我对她有了看法。

华商报:信中说,女儿出生时,你在乡下;4岁发高烧时,你在乡下;学校安排亲子活动时,你在乡下;高三紧张备战高考时,你仍在乡下。所有这一切,让你觉得“自己只有父亲称谓,而无实质”。

高宏武:上面提的都是事实,从父亲的角度讲,我确实亏欠女儿很多。女儿出生时是剖腹产,医院的签字都不是我签的,因为我当时不在现场。欣慰的是,女儿和爱人都很理解我、支持我。

华商报:你在微信里说:“于公我只能说我尽力了,于私我亏欠太多!”,这能否看成你对女儿、对家庭正式的致歉?

高宏武:可以这样理解,我的致歉是自发的,作为亲人,家人不一定需要我的致歉。

华商报:所以你在信中写道,“我愿接受不好的回报,但不是你的低沉。”

高宏武:我希望女儿从低落的情绪中快速走出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面对现实。

华商报:有读者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比较自我,只为自己着想,不会为父母考虑。你怎么看?

高宏武:一千个孩子可能有一千种成长环境,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有很多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比我女儿要糟很多,我在乡镇工作,对此深有感受。这种情况下,父母要尽可能多的履行职责和义务,孩子也应该及早适应不同的成长环境。

谈压力

基层干部压力普遍大

易焦虑、显老

华商报:你是“走读干部”吗?家人居住的县城和你工作的乡镇有多远?

高宏武:我工作的盐井乡距家人生活的县城有70公里,开车约两小时。工作时间,我一般在乡上吃住,周末回家和家人团聚。

华商报:休假期间,乡里遇到突发事、紧急事怎么办?

高宏武:一个电话就赶回来了,这是经常的事。

华商报:前不久媒体报道的云南楚雄80后基层干部白发事件,你关注了吗,对此怎么看?

高宏武:相关报道我有关注。基层干部面孔苍老,满头白发是真实的,也很正常,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因为基层工作人员压力普遍较大,容易焦虑,显老。

华商报: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你而言,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高宏武:我1997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基层。20年来,我深切感受到,群众和上级领导对基层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这几年脱贫攻坚的任务相当艰巨,乡镇工作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我最大的压力是很多工作自己和同事都努力了,但成效却一般。尤其是我的同事们,经常是高负荷运转,付出了很多,但却没有相应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所以,我总觉得亏欠他们,也有愧群众和领导的期望。

华商报:在你看来,基层干部该如何自我减压、排压?

高宏武:我觉得同事之间应该多交流,无论是工作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上的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总比一个人闷在心里要好。我们工作的乡镇是一个偏远小镇,同事们吃、住、工作都在一起。工作不是太忙的时候,冬天大家会坐在一起烤火,聊天,开玩笑;夏天,会一起打篮球,周末偶尔还会喝点小酒,即使有压力了,也会在这样的交流中一点点消解。

华商报:乡镇一把手大多放眼全县,胸怀全乡,你的微信昵称为什么叫“盐井之娃”?

高宏武:算是一种自嘲吧。到盐井工作7年了,我感觉自己给盐井带来的变化并不大,也没有对盐井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自我感觉就像一只井底之娃。

华商报:既然认识到自己对女儿、对家庭的亏欠,未来有什么改进措施?如何更好地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高宏武:这要看工作任务和强度了,如果乡里的工作一直很忙很重,我在这方面就无法调节,相信家人能理解,这不是什么问题。

华商报:能不能联系你的女儿,听听她对信的感受和看法?

高宏武:女儿正在备战高考,我不想让外界干扰她,希望理解。 华商报记者 陈有谋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