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本试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4页,第II卷(非选择题)5至6页,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荀子主张“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韩非手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墨子倡导“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一同天下之义”。这些言论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统一趋势 B.有利于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
C.体现了各派思想的相互接纳 D.表达了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
2.汉代司法审判遵循“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的原则。这一原则
A.导致了法律与道德教化对立 B.促进了宗法制的复兴
C.否定了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D.强化了伦理纲常观念
3.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阮籍,无情鞭挞那些自命为君子的礼法之士,幻想回到没有“君德礼法”的“无君”社会,实现各无所求的“至德之世”。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A.老庄学说成为治国思想 B.儒学失去社会影响力
C.传统纲常名教受到质疑 D.先秦民本思想的复苏
4.朱熹向宋孝宗进谏说:“今日之急务,为陛下言之:大本者,陛下之心”,并提出“人主”纯胸中之“天理”,灭胸中之“人欲”。这表明他主张
A极力限制君主权力 B.宣扬天理以遏制臣民的欲求
C.践行正君心的理论 D.重建维护君主专制的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