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泄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我母亲唤着我走过来,她的脸颊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着,像抹(mŏ)了胭脂一样。
B.中国文章风格素重堂皇典雅,看起来如踩高硗行路,高则高矣,却与日常生活隔着一层;而两汉文章中王褒《僮约》那一类道琐屑家常的文章,其平易近人的风格适宜于便笺(jiān)小简。
C.眼光敏锐,见微知著(zhù),“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化解于无形,开展工作有板有眼,纵横捭(bǎi)阖,张弛有度,这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
D.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tà)地去发愤著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5 分)
扬雄在西汉末年,是个不尴不尬的人物,在当时及后世的名声,也是不腥不臭。【甲】我写他,觉得难,因为他不伦不类,不写他,也不好,因为他不大不小。弄得我左右不是,就怕写出来不疼不痒,不三不四,让读者读着不咸不淡,如同嚼蜡。
但扬雄是做“纯学问”的人。在学界鼓吹与奖赏做“纯学问”的今天,写写他还是有意思的。【乙】今天有很多学者在标榜“纯学问”,在“学术规范”里操作出不涉当今而传之后世的伟大学术。并且他们还当自己是前无古人,殊不知在传统中国,尤其是明清两代,多的恰恰是做纯学问的人,而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则微不足道。【丙】且据我观察,在中国,这种“纯学问”越发达,所谓的“学术成就”越精深,社会生活反倒越萎缩,社会进步越趋于停滞,甚而倒退。这可以称之为学术中的“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