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荀子・劝学》篇则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些均让我们明白:积累习作素材不仅重要,而且要从平时的点滴做起。怎样让学生学会积累习作素材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引导:
一、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材料,寻找习作的“下锅之米”。要让学生学会写生活札记,让他们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片断及时记录下来。虽然这些材料比较琐碎,无法成文,但它们直接来自于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长期坚持下来,积少成多,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大有用处。
1、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或亲身经历一些人和事,心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这些均可成为习作的良好素材。如学校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生动感人的主题报告会;竞争激烈的体育比赛;气氛热烈的歌咏、绘画比赛;技艺高超的小制作、小发明比赛;图文并茂的各类展览等。教师抓住这些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及时积累、练笔,就能丰富学生的“材料库”。
2、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学生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所以我们也应引导学生留心其家庭生活,不失时机地撷取习作素材。特别是对家中的一些有趣、难忘的人和事更应认真挖掘,及时地把有用的材料积累下来。如过生日、中秋节、除夕夜的难忘情景;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体验与收获;学会电脑上网的快乐;家庭添置新东西或乔迁新居后全家人的喜悦等。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社会是个大舞台,其生活丰富多彩,学生都乐意参与,它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如通过平时春游、秋游,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引发学生的奇思怪想;通过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激发学生对未来家乡建设的热情;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等引导学生感受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印象特别深刻,无形中充实了自己的习作素材。
二、引导学生勤于动手
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又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殷殷教诲,勤于动手积累,方能从根本上解决习作材料匮乏的问题。为此,我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动手积累材料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1、勤摘录。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做摘录既能积累词汇,又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课内、课外读了不少的书,却少有摘录,以至于写时方觉材料少。于是,我要求他们设置摘录本,积极引导他们在阅读时摘录好词好句。如,摘录教材里描写精彩、感人的词句;摘录小说中描写人物外貌、人物言行的词句;摘录报刊、杂志中的格言、谚语、警句等。同时对所做的摘录进行整理:(一)分类别,如人物外貌描写类、写景类、名人名言类等。大类别之下,还可以分成小类,如“名人名言类”下可分为:名人谈理想、名人谈学习等。(二)注明作者和出处。平时要求他们常翻阅,常交流。对于好的摘录本,还挂在班上的学习园地,让大家参考、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积累的积极性。
2、勤评析。有人说,报纸是最新的百科全书,这话不无道理,报纸及时地向我们传递各种信息,且各种文体兼俱。养成认真读报、认真评析的习惯,不仅能提高习作能力,也能获得大量的习作材料。学校、班上均订了不少报纸。我就在班上坚持读报、做剪报评析,不但使学生积累了大量习作资料,而且提高了他们鉴赏和习作的能力。评析时学生可就文体、作者或是其中的字、词、句、段、主题、习作特点等发表见解。评析时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进行评析。还可以写读后感,读后的收获,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勤写随笔。引导学生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能反映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植物王国”、“校园新事”“畅想未来”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以后碰到同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就不会出现面对习作的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
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
计算机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为学生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学生学得更多、更快。学生每天面对“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习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习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要加强生活实践,一方面宜推广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引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学生轻点鼠标,习作素材应有尽有。查看“自然风光”以写景,点击“时事新闻”可叙事,搜索“动物世界”能状物,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尝试练笔,真所谓“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让学生把网上阅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粘贴”到自己的“习作宝库”中;另一方面,让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见闻感受也记入“习作宝库”,并定期将“粘贴”的素材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同学间再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这样,资源共享,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速度加快,积累习作素材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只有在平时细心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动笔时才能挥洒自如,学生才会不怕作文,爱写作文,会写作文,才能从中体验到习作成功的喜悦,“无米之炊”的问题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