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钢一中、集安一中、梅河口五中等联谊校202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卷 历史

2025-02-24 07:35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109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记•殷本纪》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为王者有14王,以子继父为王者有10王。而《史记•周本纪》指出,自文王到幽王共12代13王,有12王为嫡长子继位。据此可发现

A.商朝时期是嫡长子继承制之滥觞     B.周朝的王位继承争议已经杜绝

C.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分封制的核心     D.宗法血亲是商周政治重要特征

25.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史上几次导致王朝覆灭的重大农民起义几乎都首发于黄河流域,这是小麦种植最悠久的地区,由于耕作条件不良,一旦土地兼并,往往导致农民起义;而水稻的种植区则相对泰平,因为南方有相对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这种观点

A.违背基本的唯物史观     B.体现独特的历史解释

C.忽视一定的时空逻辑     D.缺乏科学的家国情怀

26.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夫、樵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     B.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

C.经济重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     D.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27.黄宗羲赞叹“东汉太学三万……公卿避其贬议”,主张主管太学的“祭酒”应位同宰相,天子、宰相、百官都需定期到太学听祭酒评论政治得失。这反映出

A.士人干预政治的愿望     B.黄宗羲不满宰相把持朝政

C.理学官方地位的沦丧     D.明末清初政治的民主倾向

2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孙中山割辫表明了坚持改良主义的立场     B.黎元洪割辫体现了其人坚持革命的倾向

C.袁世凯割辫反映了民主科学已深入人心     D.三人割辫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

点击下载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