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产业中创新力实现价值转化、激励再生、产权明晰的前提。“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知识产权新问题,我们首先要厘清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迅速发展的数字信息技术促生了文化产品创造、传播、交易等新经营形态,文化产业链不断细化和延伸,产业类型错综交织,知识产权复杂化。例如基于VR和AR虚拟信息技术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影视、娱乐、主题公园以及博物馆等艺术展馆已广泛应用,除了给消费者提供沉浸互动式体验外,还在向社交应用、内容拓展、硬件开发等产业模式渗透和延伸,未来发展空间更大。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激发了大众无限的创新热情,碎片化、分散化、数量庞大是新业态下文化产品的创造态势。
新业态激增,带来文化产品创造的聚集和离散,知识产权线索杂乱。文化产品创造聚集表现为核心IP的强吸引力,这种核心IP具备可供持续挖掘的文化内涵和对固定消费群体的吸引力,并且具有产业开发的无限潜力,需要知识产权提供“强保护”。文化产品创造离散则表现为集群区域内文化创造的“去职业化”和“分散化”。传统集群区域内由特定创意人才承担的工作转向大众化,形成“万众创新”的分散式创新态势,大量碎片化的创意成果需要知识产权的“散保护”。文化产业聚集区域内既有核心IP,又包括大量的小微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线索怎能不杂乱?
开放式创新仍存在跟风、模仿、抄袭等问题,且逐渐复杂化。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侵权制裁力度的加大,产业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规范已大为改善,但跟风、模仿和抄袭等问题仍层出不穷。一方面,集群区域内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头羊效应”,文化产品开发路径单一,同质化严重。另一方面,模仿、抄袭行为手段愈发“高明”,越来越隐蔽和复杂。近年来自媒体平台中频发的“洗稿”行为就是利用了著作权只保护表达、不保护思想的法律原则打擦边球,判断抄袭与否的复杂性给辨别和打击此类侵权行为带来极大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