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素材热点积累:“青年择业”题材作文详解

2025-01-19 10:22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2351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已也过得完美。

——摘自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材料二 十年前,你问起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位是做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想当“科学家”“老师”“警察叔叔”等等。到了今天,据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显示,超过一半95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参与调查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很多大学生认为: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读二十余載,而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要你对着屏幕唱唱歌聊聊天。

——摘自《当下大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业:网红主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择业观,而当代青年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交流。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解析】

新材料+情境化+任务驱动

材料内容由马克思“青年择业观”引入,联系当今网络时代社会热点,给出新课程改革“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发言稿情境任务,内容贴近学生校园生活实际,择业话题与“青春、时代、社会、国家”紧密相联,旨在培养青年学生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乃至人生观,落实高考“立德树人”考查目标。题目采用近三年来高考“情境化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模式,有模考训练价值。

此外,也实事求是地指出命题瑕疵,比如“据新华网的职业意愿调查显示”“你问起学生最想成为的职位是做什么”等句子,表述都存在问题。

【材料解读】

材料一

个人的完美和同时代人的完美相依相存

马克思的这段话,教育青年人在择业时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强调职业的高尚情怀和奉献精神。

青年选择职业,可以考虑“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一点马克思并没有否认。但是在绝对正确的个人完美之上,还有一个更正确的“人类的幸福”。那么怎样认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呢?马克思认为,个人完美与人类的幸福并不是对立冲突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成就的。说通俗点,就是青年在选择将来的职业时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完美,还要想到他人的幸福。

材料二

当下青年大学生的择业观让人担忧

材料二展现当今社会部分青年人择业观的转变,与材料一形成了现实反差。十年前和十年后,由想当“科学家”“老师”“警察叔叔”,变成了最想成为网红主播。原因很简单,“寒窗苦读二十余载”,一个字“苦”!主播网红“唱歌聊天”,轻松快活。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不算什么,但是当“超过一半95后”有这样的想法,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择业问题了,而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思的社会问题。

提示语

青年人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也就是说,青年人的择业虽然有时代特性,但不能只是考虑到个人,心中必须有社会和国家。这一指导思想与材料一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任务驱动】

精细解读任务:

①语境: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

②任务:写发言稿;

③文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身份:一名中学生;

⑤任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⑥内容: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⑦话题:青年人的择业观

补充说明:

1.文体方面。写发言稿,格式要求不能省,如开头的称呼和问好,开场白的发言背景、目的、主题、观点的简要介绍;正文考虑到受众对象,“讲给谁听的”,内容要与情境相对应;结尾的致谢;可以不用署名落款等。虽然题目说到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写成议论文更合适。

2.材料方面。题目关于材料有两处表述,“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不得脱离材料”。所有的“联想和思考”都由材料展开,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另起炉灶。

要在材料范围内、在任务驱动下完成写作任务,体现出考场作文“应题而文”特性。

材料就如同火箭发射助燃器,只有升空到一定高度,助燃器才能与卫星分离;同理,我们的习作只有进行到一定阶段,才能由材料引申拓展,将文章观点主旨升华到一定高度。

【精准立意】

核心立意:青年人正确的择业观——

在奉献他人、社会和国家中实现自我人生的完美价值

从整个题目的构成来看,材料一先借用马克思的一段话,抛出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提示语是对材料一的补充说明,也是对材料二当代青年人择业观转变的思考。此次作文的核心立意在于青年人择业时心中要有他人、社会和国家。“在奉献他人、社会和国家中实现自我人生的完美价值”,这是大方向。

分析两则材料时,应理性辩证。我们敬仰马克思伟大的择业观,提倡奉献精神和时代责任,但不宜生硬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人类的思想者;我们批评材料二中的不良思想,又不宜一味批判、污名化网红,事实上,年轻人想当网红没有错,但不能只看到网红的光鲜夺目,更要看到网红背后的“精耕细作”与正能量引导。

【写作构思】

以下构思仅供参考:

1.由材料引出话题。

青年人的择业观,当主播网红是一错误思想,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发言开始引出中心话题“青年人的择业观”,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2.对主播网红择业观的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其时代成因,同时也是一种观念倒退。根本原因:不愿吃苦,只要轻轻松松成功。当网红主播,具有追星倾向,对青年人的成长是一种伤害。

青年人的择业观是他们人生观的最直接表现。当一个社会众多青年大学生要去当主播见红时,这就说明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了青年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现象如不及时纠正,不仅影响大学生个人的前途发展,也将不利于国家对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更将影响社会发展的正常发展进程。从社会、国家层面来分析危害性,既符合本次作文材料中的提示语内容,也能让文章显得“站位高,视野宽,立意远”。

3.对正确择业观的辩证分析。

到底该如何看待网红,能不能贬?

主播网红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有一些网红主播身上充满了正能量,网红主播一样可以服务他人和社会甚至是国家,如李子柒等。但是如果都想着去当主播网红,当这种思想成为青年人的一种主流价值观时,那就折射出了一种社会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价值观已经偏离了正道。

到底要不要个人的幸福完美?

一个人在职业选择时,要考虑个人的幸福与完美。但个人幸福完美与他人幸福完美是一体的,不是矛盾冲突的双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哲学上说,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没有社会舞台,我们将一无是处。从这一点上说,正确的择业观既是个人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代青年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到底如何看待大学生的择业观?

材料中的青年人择业观也只是一部分而已,不代表整个青年人群体,不能以偏概全。我们身边的青年人中,有许多正面榜样。如这次抗疫中的年轻的医护人员,他们的职业和选择,他们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他们“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人的健康而工作”,他们在自己的职业奉献中成就了个人的完美。

4.联系实际。

以中学生身份,面对同班同学,谈谈作为一名中学生,也作为一名中国青年,如何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引下,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回到现实,大时代,大舞台,大发展,大机遇,我们青年人的职业选择有最好的时代背景、最开放的选择空间、最广阔的发展前景。

【标题示例】

当青年人择业遇上新时代

一半95后想当网红,让人多少有些忧心

95后的择业观缘何“变形”?

“大学生过半想做网红”的痛点

多元的择业,一样的担当

年轻人择业,少不了的家国情怀

心怀家国,是青年择业观的生动注脚

择我所爱,许身家国

青年择业,心系时代

年轻人应有良好的择业观

个人价值与时代责任的融合

将青春画册镶嵌到时代蓝图

小个体与大时代的融合

为时代更完美而工作

人类的幸福和我们的完美

担青年之责,开职业之花

追逐职业理想,成就卓越人生

【写作素材】

青年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鲁迅)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至灵魂。(塞缪尔·厄尔曼诗歌《青春》)

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云,二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康德)

如是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人、真正伟大的人物。(马克思)

孔博曾以全区前30名的成绩考进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城里工作,而是回密云农村创业,曾四处碰壁,吃尽了苦头,但最终还是开办了农产品电商平台“密农人家”,这个平台,如今已经拥有一年3500万的销售额,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乡亲致富。

石磊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他说:“未来怎样,没有必要刻意去设计,踏实走好每一步,认真办好一件件小事,对群众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后来的大学生村官负责就好。”那一年,他20岁。

【优秀范文】

追逐职业理想,成就卓越人生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