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章程是高校开展招生工作的重要依据,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既是对高校招生的一种约束,同时也为考生创造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因此,高校招生章程是考生和家长了解高校招生政策的重要途径,是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不可或缺的主要参考资料。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和家不宜将高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章程混淆,招生简章和招生章程往往是有很大差别的。招生简章的内容看起来虽然是从招生章程中提炼出来的,似乎与招生章程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招生简章着重的是招生宣传,内容没有经过教育部的审核备案,不一定具备规范作用,其规范性和重要性远不如招生章程,只能作为志愿填报时的一般参考资料。
2020年各省高校招生章程已陆续公布,建议考生和家长们在高考志愿填报时,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公开平台详细研读目标高校的招生简章,而不是只进入目标高校官方网站看招生简章。那么,研读目标高校招生章程,需要着重了解哪些方面的关键内容呢。从高考志愿填报的角度来说,要了解的关键内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了解招生学校的基本情况
研读招生章程,首先要了解的是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学校的隶属关系、院校性质及层次、办学规模、收费标准、奖学助学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设有分校及多个校区的院校,还要关注录取的各类考生在哪个校区就读,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印章是否带有分校或校区的字样等等。通过研读招生章程,考生和家长起码对目标高校的实力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高考照顾加分范围是由教育部统一划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一般来说,各省(自治区、直轄市)招生部门确定的政策加分,只适用本地区的高校,外地高校是否认可,可以由招生学校审査决定。所以,考生的加分是否管用, 一定要仔细研读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的加分条款。不少高校在投档阶段承认政策加分,但在志愿录取时,却按照考生的实际高考成绩和报考志愿安排专业。也就是说,投档时加分是起作用的,但在专业录取时,存在“认可加分”和“不认可加分”的情况,很多高校是按考生的高考裸分安排专业,加分不起作用。
(三)了解招生学校的投档比例
不少考生和家长误以为只要是被投档,就一定会被录取, 其实这是不对的。考生被投档后,进入学校阅档提档阶段,少数考生档案会因各种原因可能被学校退回到省招生考试院,也就是被“退档”。教育部规定,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高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如考生不服从调剂,还是会有被退档的风险。因此,考生和家长务必了解清楚目标学校的调档比例和相关承诺,志愿填报时尽量避免被退档风险。
(四)了解学校专业录取规则
从招生学校分配专业的规则方面看,专业录取主要有分数优先(按分数高低安排专业)、专业优先(按专业清安排专业)、专业级差(按专业级差安排专业)三种方式。高校具体使用哪一种方式,会在招生章程中明确。如有些高校的录取原则是总分优先,专业之间没有级差。就是说将录取范围内考生按照总分(不含政策加分)排队,当分数未达到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分数线时,则看是否达到了第二专业志愿录取分数线,依次类推直到录取到最后一个专业志愿,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级差。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仔细研究招生章程中的专业录取规则,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高考录取时,有些高校对已投档的考生在安排专业时有单科成绩的要求,主要有几种方式:一是单科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及格水平;二是単科成绩必须达到某一分数标准。如外语类专业对考生英语成绩的具体要求,经济学类专业对数学成绩的具体要求等;三是总分相同且填报专业相同的进档考生分配专业时,看某一学科成绩优先排序。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务必认真研读了解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单科成绩要求,避免单科成绩不符合要求被“退档”。
(六)了解招生学校对考生身体条件及其他要求
高校对考生身体状况的要求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招生院校直接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为依据;另一种是招生院校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根据学校(专业)的性质、特点,对考生身体素质、生理条件作出补充规定。特别是一些对身体条件(如身高、视力、辨色能力等)有特殊要求的专业,招生章程中都会有明确的规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务必结合考生的身体实际情况了解清楚,避免因为考生身体或者健康状况不符合目标学校目标专业要求被“退档”。
(七)结语
为全面了解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招生政策和相关规定,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可以通过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公开平台网站,仔细研读目标学校招生章程。着重了解招生学校基本情况、加分政策、投档比例、专业录取规则、单科成绩要求、考生身体条件及其他要求等方面的关键内容,结合考生的实际情况,全盘考虑,仔细斟酌对照,慎重选择,做出切合考生实际的最佳志愿填报方案,规避被“退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