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15日,印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宣布独立,第一任总理就是被称为“印度国父”的尼赫鲁。尼赫鲁出身印度贵族家庭,正是这种原因他得以到英国留学。正是在英国留学期间,尼赫鲁意识到,印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为什么受到英国一个小岛国统治?从那时起尼赫鲁心中就产生了让印度独立的想法。
后来尼赫鲁借助甘地的声望,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也为尼赫鲁后来当选总理奠定基础。在尼赫鲁的努力和斗争下,印度最终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尼赫鲁当选为印度第一任总理,此后以尼赫鲁的威望,他又连任四届总理。尼赫鲁执政期间,最初对我国友好,但尼赫鲁在最后的任期内,却因挑起中印事端,我国发动对印自卫反击战,并把印度军队赶出了占领我国的土地,至此让不可一世的尼赫鲁颜面全失。
事件经过
1951年初,尼赫鲁趁我国抗美援朝之际,派兵抢占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约9万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这条线是英国弄的,我国历届政府根本不承认。印度得手后还得寸进尺,进一步侵犯我国领土。
对于印度的挑衅侵略行为,最开始我国保持克制与忍让,我国想通过与印度谈判解决一些问题。这期间在我国忍让下,印度以为我国好欺负,依然不断骚扰。1959年,我国平定了印度支持藏区分裂势力后,尼赫鲁更不淡定了。
此后为避免冲突,我国主动在边境线后撤20公里,希望在双方军队不接触的情况下不让事件闹大。但尼赫鲁却再无耻的向我提出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要知道这么大领土,相当于福建省的面积。
对于印度的无耻要求,我国依旧保持忍让,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尼赫鲁却拒绝谈判,甚至不理会我方的要求,不断在边境制造流血冲突。
尼赫鲁以及印度军方人士,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中国战斗力如此之强,而且印军数量明显多于我军,居然一开战就溃不成军。这一仗也打了尼赫鲁的脸,让他在国内遭到指责,此战让尼赫鲁很郁闷。
战争原因
按理说,尼赫鲁与中国友好,为什么会在执政后期,突然挑起中印边境事端呢?对于尼赫鲁当年挑起事端,主要应从多个方面因素分析。
一是错估形势
印度自从独立以来,深受英国殖民影响,以为印度继承英国的影响力。但印度的独立没有经过血与火的考验。虽然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自认为武力很厉害。印度认为新中国刚建立,我国又抗美援朝,根本无暇顾及西部。因此,尼赫鲁表面与我国友好,实际上小动作不断。而且到六十年代初,我国经历一段困难时期,苏联停止对我国援助,并撤走专家。于是尼赫鲁就错误认为我国根本没有实力反击印度。还把我国的和平谈判当作软弱,认为我国没有实力反击。这种错误的低估形势,也是尼赫鲁不断逃起边境冲突的原因。
二是大国支持
我国在六十年代初与苏联交恶,苏联撤走了专家,对我国各项建设影响很大。而且美国也不断对我国打压。美苏作为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他们也想拉拢印度。印度以为有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家的支持援助,他们就能取得战争胜利。当时美国承诺援助印度10亿美元,让尼赫鲁对我边境进行侵略,尼赫鲁在美国鼓动下,大脑发热。甚至印度军方反对他的政策的人,都被他换掉,换成了支持他的人。1962年,印度战败后,尼赫鲁还曾希望美国出兵援助,他写了两封信给美国总统肯尼迪,请求美国派空军支援。据透露,尼赫鲁对当时战况很沮丧,他请求美国立即支援12个中队的全天候超音速战斗机支援,甚至要求美军操作这些飞机。还想获得B-47轰炸机打击中国的基地和机场。但最后美国并未出兵。在大国支持下,尼赫鲁认为即使发生战争,也会取胜。
这里所说“尝到甜头”也是指尼赫鲁错误低估形势,而这个甜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从1951年开始,尼赫鲁就不断占领我国领土,我国尽量保持克制,希望与其谈判解决。但尼赫鲁却不听,继续侵略我国领土,这种“甜头”尝多了,就会刺激冲动的大脑。
而另一个“甜头”是指印度轻松收复果阿地区。1961年12月17日,针对葡萄牙长期占领的果阿地区,印度采取军事行动,发起名为“胜利行动”的战斗,轻松的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果阿地区。
此战印度动用了陆海空三军,用36小时就打败了葡萄牙军队,印度只死了22名士兵,这次吞并果阿的行动,印度“甜头”很大。尼赫鲁认为,印军连欧洲强国都战胜了,印军武力很厉害,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
这种盲目的“甜头”也促使尼赫鲁敢于侵略我国并制造事端。
四是国内局势
尼赫鲁是一个深度西化的人物,他长期在西方国家学习受训,使他骨子里始终有一种西方人的概念。即使尼赫鲁推动印度独立,但尼赫鲁天真的认为,英国殖民下的印度大陆都是印度领土。他并没想到,当年的莫卧儿帝国都没有统一整个印度,严格来说印度国内国家意识很淡,各民族矛盾冲突不断。面对这不种稳定的状态,尼赫鲁并没有什么良策,尼赫鲁威信也在降低,因此他决定在外部找到一个提高自己威信事件,而此时中印边境正是他的切入口,但尼赫鲁选错了突破口。
战争结局
对于这场边境战争,印度反思了五十多年,找了一堆原因。而毛主席在评价中印边境之战说:“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印度人说捉了我们的俘虏,结果交不出一个人来。这一仗,至少可以保持中印边境十年的稳定。”
目前来看,何止10年,现在50多年过去,中印边境相对平稳,也与这一战有很大关系。或许尼赫鲁并没有看到这一后果,但战争结束后,尼赫鲁威望扫地,使他无法在国内推动种姓等各方面改革。甚至他曾经设想的“平均分配财富”也没实现,印度的贫富分化加大,而且民族间的矛盾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