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家国情怀与中国故事

2025-01-19 13:11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1254人

1593237324889866.jpg

【主题阐释】

邓小平生前曾满怀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不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这种一往情深的“家国情怀”都深深植根于民族的血脉中世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翻开华夏文明史,字里行间无不写满家国情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遭贬谪仍心忧天下;戚继光写下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顾炎武慨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我们要心怀家国天下,以身许党报国,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回首过去,不禁感慨万千。40年前,我们的祖国百废待兴,封闭落后,人民缺衣少食,国民经济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就在这个时候,党中央做出果断的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从此我们国家日新月异,迅速摆脱了昔日的贫穷落后。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故事。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回望历史,无数仁人志士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志向,以家庭为根基,以天下为己任,把深沉的家国情怀诠释得淋漓尽致。如今,我们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应把家国情怀作为一种生命自觉传承下去。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始终不忘弘扬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坚守在平凡岗位,守护着万家灯火,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智慧与力量。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离不开家国。家国情怀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整个历史长河,滋养着民族血脉生生不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无私,令我们为之感叹动容。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历代先贤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当我们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时,还应该关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将小家的情感延伸到国家的担当上,我们才能找到梦想安放的空间。

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浴火重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而生生不息,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领路人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家国情怀中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孕育着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家、国关联的雏形可以追溯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坚信良好的道德是家庭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家庭关系则是社会有序的前提,从而构建了以修身为起点、以经世济民为目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理论。经过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人的努力,家国情怀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新时代领路人指出:“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不能齐家就不可能很好治国,要想齐家就必须修身。这在当今时代也有重要意义。

家国情怀是历代有识之士求索奋斗的精神追求。强烈的忧患意识,积极的入世精神,匡扶天下的济世情怀,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以民族大义为念,以家国天下为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维系在一起,这种强有力的诉求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贾谊“国而忘家,公而忘私”,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可以归于对家国治、天下平的理想追求。

家国情怀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内生动力。近代以来,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传统文化受到批判,但家国情怀顺应革命的需要,彰显了强大生命力。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前赴后继、上下求索;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舍小家顾大家,舍小爱成大爱,甚至不惜生命、慷慨赴死。辛亥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的绝笔信,就明确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感人情怀。正是由于家国情怀的彰显,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汇成了波澜壮阔的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洪流。只要沉淀在民族基因里的家国情怀尚在,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中华民族正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历史经验昭示我们,国家贫穷、民族衰微,再美好的梦想都是奢谈;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个人梦想才能真正实现。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们只有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自身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梦想,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价值。

【经典考题1】

(2020·高考押题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建国70周年,我们一同走过;2020年初,疫情来袭,我们共同面对。其中一些事、一些人,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

2019年秋季开学第一课“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袁隆平、屠呦呦等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

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顺利完成在轨测试任务

……

2020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国士无双钟南山

快递小哥汪勇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

开通国家网络云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

……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为参加本校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论坛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1.真实情境。2019年,建国70周年,我们一同走过;2020年初,疫情来袭,我们共同面对。其中一些事、一些人,成为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材料中所列举的2019年与2020年重要的人和事,是考生展开联想与思考的基础。命题的提示语“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提醒考生不能空洞地铺陈作文原材料,而要在材料内容及含意基础上有所拓展与延伸,既要有联想——由此及彼,又要有思考——写出“我和我的祖国”之间涓滴与大海的关系。

2.典型任务。本题设置了在学校举办“我和我的祖国”主题论坛上发言的真实情境,规定了发言的场合是学校论坛;发言的主题是“我和我的祖国”,发言必须紧扣“我和我的祖国”的关系展开;发言者的身份是青年学生代表,聆听的对象是老师与同学,写作时要有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文体方面要求写发言稿,写作时必须使用符合这一情境的富有亲切交流性的语言和恰当的表达方式,要学会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有现场感和情境意识。

3.立意角度。本题内容贴近考生所处的时代,论坛话题与“青春、时代、爱国、担当”紧密相联,旨在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要涉及“我与祖国”的共同记忆与发展历程的,均符合题意。

4.思维方向。考生可以回忆过去,通过记录“我与祖国”的共同经历表现“我与祖国”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可以直面当下,通过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奋斗来彰显自己的家国情怀;还可以展望未来,通过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为祖国的未来再续华章而努力,以此来表现自己的美好愿景: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应该尽己之力,与国同行。

【解题】

本题属于真实情境下的单一任务驱动作文,沿用2018年全国卷Ⅰ的命题方式。材料由“2019年,建国70周年,我们一同走过;2020年初,疫情来袭,我们共同面对”引出祖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这些人物当中,有举国英雄,也有凡夫俗子;这些重大事件,涉及教育、环境、国防、科技、脱贫攻坚与网络云课堂等方方面面。任务部分则规定了情境、主题和文体,旨在对考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家国意识与责任担当精神,落实高考“立德树人”的考查目标。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愿为萤火,点亮星河。

2.吾行健,国致远。

3.拳拳报国心,悠悠爱国情。

4.以我微光,铸国荣光。

5.让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6.以我之浪花入国之沧海。

……

偏题立意:

1.疫情下的中国。(顾此失彼,只写祖国一方,没有关联到另一方,把“我”给丢了)

2.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偷换论题,忽略“我和我的祖国”的关系)

3.那些年,那些事。(只看材料,不扣任务,写成了回忆录,写作重心偏离,文体特征不明)

4.磨难与成功。(忘记任务,发言稿主题是“我和我的祖国”)

5.我的2019,你的2020。(只写你我,罔顾祖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

6.多灾多难的祖国。(忘记任务,发言稿主题是“我和我的祖国”)

【优秀时评】

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题目即论点,表达期盼。)

“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今年全国两会上,新时代领路人对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勉励大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开篇以新时代领路人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引出涵养家国情怀这一话题。)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无论从艺还是治学,一个人要想抵达高远的境界,就必然离不开家与国的滋养。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重要性分析。家国紧密相连,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

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亿万人民振奋精神、接续奋斗,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的注脚。(回望历史发展进程,人人都会感受到升腾的爱国情愫:无数先锋模范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为家国情怀书写生动的注脚。)

家是温馨的港湾,情感的归宿;千千万万个小家都好,国家和民族才能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德次序,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爱意延伸,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必要性分析。指出家国情怀的呈现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爱家不能小家子气,更不应局限于小情怀、小浪漫之中。不久前,公益短片《家国与边关》在全国上万家影院播出,感动了无数观众。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最低气温达零下60摄氏度的伊木河,边防战士与恶劣环境、枯燥孤寂搏斗,哪怕过年不能回家、难与爱人相聚,也无怨无悔,只因脚下站立的地方是祖国。他们用青春证明:最浪漫的不是花前月下,而是忠诚信念;最感人的不是卿卿我我,而是以身许国。现实中,边防战士、执勤交警、电力工人、外卖小哥……一颗颗普通的“螺丝钉”、一块块寻常的“铺路石”,坚守平凡岗位,守护万家灯火。而这,何尝不是对家国情怀的有力诠释。(现实性分析。以感动无数观众的公益短片《家国与边关》为例阐述:坚守平凡岗位,守护万家灯火,亦是在诠释家国情怀。)

“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发出号召,勉励展望。读懂家与国的辩证关系,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