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讲解习题中都遇到类似这样的状况,特别是文科类的材料题,每次讲解前你都已告知学生下节课要讲解,可是当你上课时候要求学生把试卷拿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除了简单的几道题,大部分的习题学生都没有做,就是等着你在讲解答案。然后接下来的几分钟时间,你就开始了保姆式的唠叨,唠叨的内容无非就是学生懒惰,不肯动脑,动笔,总之,学生不写的原因都是学生的,跟我们老师毫无任何关系,下课到了办公室还不忘埋怨记几句,无非就是想表达孺子不可教也,然后班主任要是在场,又会去唠叨一次。
上面描述的场景,我想各位都经历过,也都抱怨过,到此刻,大家有没有真的考虑过我们该如何解决学生存在的写作业难的问题,问题出现就没有我们教师的一点因素?我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好多年,直到我遇到了审辩式教学,审辩式教学让我开始辩证的看待这个试卷评讲怪像,三无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课堂,也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更是学生得以偷懒的课堂。该如何改变这一怪像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角色,做一个全心全意的倾听者
说实话,看着他们在座位上坐着,我站着,累了45分钟,他们还不知道我讲了啥?于是我就开始心里不平衡,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于是在高三的复习试卷评讲课上,我大胆的转换了师生角色,我要坐着听他们讲课,我要他们走上讲台。
为了能够让他们在讲台上更好的发挥,我都是在课前就把试卷评讲任务分配到各小组长手中,小组课下研讨,上课的时候他们开始展示,我认真听,认真记。其他小组也认真听,有不同意见的随时记录,等他们讲完就开始提问该展示小组,被提问小组成员要积极应对。
一开始实施分享式评讲时,时间把握度有点问题,后来及时进行了试卷内容的取舍,学生都会的可以用自己语言完整表达的题目不在课堂上展示,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得出答案的不展示,大部分小组无法解决的,和有歧义的题目必须展示,这就大大缩短了课堂的容量,重难点突出的让学生分享,展示,三无的课堂从此销声匿迹,学生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才是我需要的课堂,这才是充满知识味道的讲台,这才是培养孩子们表达能力培养和输出知识储备的课堂。
二、及时评定(学生的展示成果),做一个不急于下定论的总结者
分享式的课堂,展示的舞台最后一定要有总结环节,最后出场的都是大咖,而我们就是这样的大咖,所谓的总结,我平时也就无非是对孩子们的精彩之处进行点评,对大家有争议的题目,我一般不下结论,因为我不想让学生的搜证求解能力在我这里被扼杀。你可能会问:作为一个老师,你不给出正确答案,那展示还有何意义,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学生的水平真的有限吗?学生真的就不能探究出正确答案吗?答案非也!我平时是这样做的,在小组展示结束之后,我会在教室黑板上投射该题三类答案(好、中、差),当然这答案都是我在上一节课固定好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前做好自己答案交给我的,每道题我都会收集三类答案,留作评定用。
每投放一类答案,就会让学生进行跟小组展示的答案对比,记下遗漏地方和闪光点,当投放三类答案完毕,让学生梳理记录的内容,把三类答案整理成最好答题模式,然后填充知识点,最后投放标准答案,让学生进行对比,经过了这样的对比,求证,学生总结的答案虽然不能和标准答案相媲美,但是整个题目该注意哪些事项(丢分点和得分点)已经烂熟于学生心中,这样的解题方式,学生还会懈怠吗?这样的解析方法你还怕学生不能掌握吗?
课堂是什么,课堂不就是让孩子们快乐而有收获吗,不就是给孩子留下做题方法和解题能力吗,这样的方法可不是我给的,是他们几经周折自己求证出来的。你要想让学生知道苹果的滋味,最好的方法就是学生去亲自品尝,你无需用自己的经验和你的品尝,告诉孩子苹果的味道,因为每个孩子的味蕾不一样!
三、学会偷懒,做一个“骗人”的科任老师
有句话已经不记得是谁说的了,但似乎很有道理,那就是“懒惰”的老师培养出勤快的学生。在一个班里,特别是初、高中的班级,有时候老师越“勤快”,那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却不是最好的,相反相比较而言,比较“懒惰”的老师,每次考试都遥遥领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勤劳”和“懒惰”的背后你真的用肉眼看透了吗?我想“懒惰”的老师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勤快地方,“勤劳的老师”也一定有他“懒惰的地方”,因为肉眼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相。
三不讲已经成为我的惯例,学生能自己预习会的不讲;通过讨论、展示可以掌握的不讲;有疑惑的地方不讲。之所以有疑惑的地方不讲,不是真不讲,是想让学生通过求证,对比自己找出答案,消除疑惑,所以这类问题我不直接下定论。
教育就是把不听话,习惯不好的孩子“骗”成好孩子。批评的负能量远远不如表扬的正能量,我们从小就受周围的影响,太过于吝啬对别人的赞扬,但我们要知道,我们是教育者,我们不能吝啬我们对孩子的表扬和赞赏能力。即使有些孩子可能身上几乎没有闪光点,特别是课堂上的表现,那我们就创造他的闪光点来表扬他。
还有一种便是装傻,习题课中,在孩子们不能够下定论的时候,我们也不要急着给孩子下定论,我感觉没有求证的刺激和搜证的过程,十分的不美好,索性我们科任老师就装傻,“骗”他们一回,让他们在感觉自我良好的信心里去寻找我们要给他的答案,不是很美好吗?这些年来,我手底下有好多调皮捣蛋的孩子就这样被我“骗”进了大学。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果可以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我还会永远的“骗”下去,我坚信,一定会给他们“骗”出个未来!
综上,试卷评讲的怪像是我们教师教学中一定会遇到的一个瓶颈,与其在瓶颈期学会唠叨、抱怨,不如换一种方式,改变一个角度,或许我们就会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