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布局谋篇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总分”的作文结构方式加以适当变化,或总分,或分总,或总分总,或分分分。不论如何变化,一篇说明文绝对离不开“分说”这个极其重要的关键部位。我们如果抓住说明文的主体部位——分说,从新的角度来探求一种通俗有用、易懂易学的对于说明文内部结构规律的解释,并以此指导阅读和写作,那么也许能够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的五“分”式说明文写作的构思套路,很容易操作,学会了它们,再加上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准确的语言,非常适用于中考说明文的构思与写作。
一、分点说明
分点说明,就是从分说的角度,对说明对象进行“一点”、“两点”、“三点”……式的解说,几个“要点”说完了,事物的特点也就显现了。
分点说明多用于以提出要求、说明事项、交代作法、介绍功能为主的平实性说明文。它的主要特点是,文中所说明的各“点”,均有一定的独立性;各“点”的内容,可用基数词或序数词统领;各“点”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分点说明表现在文面上,使说明文主体部分呈横式结构。由于文章的内容由一、二、三、四等“点”组成,所以不仅能对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说明,而且能鲜明地显现说明的层次,使说明的思路显得非常清晰。
【例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运用的就是“分点说明”的思路: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拱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它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族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分点说明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有两种排列方法。
1、并列式分点说明
【例如】一篇文章名为《读书四法》,它对四法是这样介绍的:“其一曰:点线读书法”,“其二曰:比较读书法”,“其三曰:预测读书法”,“其四曰:存疑读书法”。文中对四法的说明自成段落,相互并列。但作者注意了四种方法难易程度的区别,把容易掌握的放在前面讲,把难掌握的放在后面讲。
2、角度式分点说明
【例如】有一篇介绍“通知”这种应用文体的说明文分这样四点对其特点进行了说明:
一、通知是一种实用公文。
二、通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公文。
三、通知是一种分类较细的公文。
四、通知是一种不同于公告、启事的公文。
这四个“点”,每个点都突出一种角度,说清楚一个方面的特点,解释得非常明了、透彻。
二、分步说明
分步说明,就是有先有后地说明事件的进程和事物的特点,在行文中,它往往有明显的时间标志、步骤标志。
分步说明是程序说明文的近乎唯一的行文布局方式,也用于介绍其他处于动态进程中的事物。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步一步地步步相连地说明“进行”中的事件和“发展”中的事物;文中所说明的各“步”,彼此之间有着内在的承接式的联系;各“步”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阶段”与“全程”的关系。
分步说明显现在文面上,使说明文主体部分呈纵式结构。在实际运用中,分步说明主要有如下作用:
1.分步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
【例如】《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从历史进程的角度,介绍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2、分步说明操作过程
【例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分“做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六步,详略得当地介绍了传统的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3、分步说明认识、观察过程
【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从总体上看是按一种“移步换景”的参观顺序写成的。
4.分步说明游览过程
【例如】《从宜宾到重庆》以长江为线,以重庆为重点,依次介绍了宜宾、泸州、重庆三座城市。
还有许多科学小品,用分步说明介绍了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分解说明
分解说明,就是有意地对说明对象进行“划分”,从而一处一处地说,一块一块地说,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说。
分解说明主要用于对整体的、静态的事物特别是建筑物进行说明。它的主要特点是,对事物分部位、按结构、依特点进行分解说明;分说的各部分内容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分说的各部分内容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例如】下面这段文字,就是很典型的分解说明: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从我们加在文中的标记可以看出,这个段子将“大殿”“分解”成四个部分进行说明。
在习作构思中,我们可以从如下角度运用“分解说明”:
1、个体事物的结构分解
【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将人民英雄纪念碑“分割”为碑心石、碑身东西侧上部、碑座从东到西到南至北的十块大浮雕,按瞻仰的顺序依次解说。
2、群体事物的布局分解
【例如】《故宫博物院》描述说明的是由群体事物组成的景观,作者以传统建筑艺术的布局线索“中轴线”为说明线索,由南至北,对重要的景点进行“分解”。一处一处地加以说明。
3、集合化了的整体事物的特点分解
【例如】《苏州园林》,作者既不是介绍一座建筑物,也不是介绍一群建筑物,而是“杂取”苏州各个园林的特点,将它们集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典型化了的整体事物。作者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进行分解,从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各个美点及其它局部的美加以说明。
四、分类说明
分类说明主要用于需要分门别类、划分组合进行解说的群体事物。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为标准,把众多的说明对象分成若干并列的种类,然后再对各个种类的事物特点分别加以说明。说明对象与分类说明的各部分关系为领属关系。分类说明显现在文面上,使文章的主体部分呈横式结构。
【例如】课文《谈笑》的部分内容:脸,是笼统而言,笑,又与它的某些“局部”关系特别密切。
一是嘴,“笑口常开”,“笑得合不上嘴”,固然易见;“抿嘴”笑,“撇嘴”笑,“咧嘴”笑,同是嘴的事,又各有千秋。不过,有时候嘴是不让你看到使用何一形态的,“掩口胡卢”,你就只好去自己揣摩。
二是牙。文雅的人,大家闺秀,讲究“笑不露齿”。可是“粲齿”,“齿冷”,免不了也略有表现。“笑掉大牙”,那就越发欲文雅而无从了。
三是下巴。“解颐”尚可,竟至“脱颔”,要请正骨大夫给“拿”一“拿”才行。
四是眼。打心里高兴,会“眉开眼笑”,会“笑得眼眯成一条缝”。作者将“笑”与“脸”的关系分为四类,生动地说明了“笑”与“脸”的“某些‘局部’关系特别密切”。
分类说明可以在如下方面得到运用:
1、对事物进行分类说明
【例如】《看云识天气》,先以云与天气的关系为轴,分类说明了卷云、卷积云、积云等各类云彩;接着以云上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为轴,分类说明了晕、华、虹、霞等天气现象。
2、事物兼及事理分类说明
【例如】《向沙漠进军》,分类说明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式和人类抵御风沙进攻的方式。
3.对生活现象进行分类说明
【例如】《谈笑》,文章以“笑”为题,将100多个表示“笑”的词语作了分类。
五、分角度说明
分角度说明围绕某个说明对象,分侧面从不同角度立体地展现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它的主要特点是,每一角度的说明内容只说明事物一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讲,角度的内容往往由段的中心句点出),各个角度的内容相互独立而又互相依存,在各个角度的说明没有完成以前,无法呈现事物事理的全貌。说明对象与分说的各部分内容的关系是“求证”与“证明”的关系。分说的各部分内容呈横式结构。
【例如】如课文《苏州园林》。从全文的结构看是总分式,从全文的逻辑顺序看是由主要特点到次要特点,从具体的说明过程看,“分说”部分就是分角度说明,全文从五个角度支撑了全文的“总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①苏州园林布局讲求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②假山的堆叠,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④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⑤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分角度说明在实际运用中,主要取两种角度:
1、分角度说明事物
【例如】说明文《花粉》,作者采用分分分的结构,安排五个并列的段落,依次说明了花粉的作用、形状、大小、用途、寿命,从而全面地介绍了花粉的特征。
2、分角度说明事理
【例如】说明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生物学原理”、“物理学原理”、“化学原理”、“进化观点”、自然选择”的作用,“人工选择”的功能等六个角度,说清楚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