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宋代诗文运动起因、发展、成就和影响

2025-01-18 10:42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2199人

一: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起因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在北宋时期酝酿、发展和完成的,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这次运动以韩、柳文章为号召,以复古为旗帜,是配合北宋政治变法的一次全面的文风革新。当时著名文学家几乎都卷入其中,这次文风变革为宋代文学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首先师宋初文风卑弱与西崑体的出现。唐代韩、柳古文运动打破了骈文占据文坛的局面,创造了新的散文体制,开创了内容充实的现实主义文风,使唐代中期的诗文创作,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但是后起的文学家未能全面继承和发展韩、柳的文风传统,而是把古文运动引入歧途。以李翱为代表的一派脱离了(文道合一)的道路,过分强调宣传孔孟之道,不注重文;而已皇甫湜为代表的一派则又片面的发展韩愈的(务去陈言),刻意的追求新奇以致文章生涩怪癖。韩、柳之后,唐代的古文运动就逐渐走向衰落。晚唐时期虽有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小品文,较富现实意义,但由于晚唐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一些文人看不清社会前途,追求享乐,于是内容空虚、形式华美的骈文又重新发展起来。从晚唐开始一直持续到五代。

宋代建国之初,文人多从后周、南唐、后蜀而来,五代文风直接影响文坛。加之宋初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发展,城市繁荣,统治阶级征歌逐舞的享乐之风日长。浮糜文风不但没有遏止,反而日益滋盛。乃至有“西崑体”的出现。“西崑体”是点缀升平的产物,形式华美,内容空虚,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生活,与北宋社会发展形势不适应。于是一些关心国家前途的有识之士,起来补偏纠弊,要求对文风加以改革。

1600431593528371.jpg

其次,由于政治革新的需要。宋朝建国之初,采取了流民归田、兴修水利、改进农具等一系列有利于生产的措施,生产得到很快的发展。但到北宋中期,由于赋税的加重,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农民起义开始高涨,在对辽、西夏的战事中,又连连失败。仁宗时期就有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神宗时期,又有王安石变法。他们主张振兴国家,必须实行经济政治的全面变革;同时也要求诗文反映现实,适合于政治改革的需要,而当时“浮糜哀弱”的文风,与社会经济不相适应。于是范仲淹建议“敦促词臣,兴复古道”《奏上时务书》,仁宗也下诏申戒浮文,提倡散体。

宋代理学兴起,也是促进诗文革新的一个因素。理学是在北宋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理学家们继承了韩愈的“重道”,却抛弃了韩愈的“好文”。他们只要求用简便的文字宣传理学,对于讲究骈偶、堆砌典故、辞藻华丽、内容空虚的“时文”与西崑诗风,很不满意。他们的这种注重内容、反对空泛、讲究平实、反对浮糜的观点和当时诗文革新家的主张虽然差别很大,但在反对西崑文风的态度上是一致的。因此也起到了推动文风革新的作用。

二:宋代诗文的运动发展

太祖、太宗时期。重点是批判五代以来浮华卑弱的文风。五代以来直至宋初,文章以“刻削为工,声律为能”,“秉笔多艳治”。面对这种情况,首先由王禹偁明确提出取法韩、柳“革弊复古”。他指出诗文创作应“远师六经,近师吏部”《答张扶书》;又说:“篇章取李杜”,“古文阅韩柳”

其次是柳开,以继承韩愈及柳宗元的古文传统为己任,肯定韩、柳古文劝善惩恶、“讽颂规戒”的作用。这一时期创作实践才刚开始,不过已经对浮华艰涩文风的批判,树起了恢复韩、柳古人的旗帜。

真宗、仁宗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就是批判西崑体。此时穆修、范仲淹、孙复、石介、欧阳修等人先后投入诗文革新运动,其中欧阳修是运动的领袖。这一时期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继续批判浮华文风,提倡圣人之道,主张诗文应有美刺,利于风教。

第二:发展了“道”的观念,开始注重“文”的意义。不把道狭隘化,又不因重道而轻文,强调文的重要。欧阳修的理论继承前人,又超过前人,较好的解决了文与道的关系,正确指明了诗文的创作道路。

第三:继承与发展了简朴平易的主张。梅圣俞主张“平淡”,他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谈难”《读邵不疑学士诗》。欧阳修则提倡“易知易明”,主张:“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与张秀才第二书》。

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作家如穆修、尹洙、范仲淹都是古文能手;苏舜钦、梅尧臣以诗名;欧阳修即是现实主义诗人,又是古文大家。他们的诗文,揭露时弊,议政议军,内容充实,风格平易,一反西崑浮华文风。所谓“独兴于举世不为之时,挽杨、刘之颓波”

神宗至北宋末。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至欧阳修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王安石更强调文章“务为有补于世”,提倡“文以致用”,继续批判徒事色彩的“时文”。苏轼对于宋初以来的古文理论,如尊韩、致用、反对浮华、反对艰涩都有进一步的深入阐发。

苏轼强调“辞达”。所谓“辞达”,就是“使物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与手”(【答谢民师书】),也就是正确的认识事物,准确的表达事物。这个时期出现了曾巩、王安石、苏轼、苏澈等诗文大家,他们的创作,内容丰富,形式风格多样,代表着北宋诗文的最高成就。

三: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成就和影响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成就,表现在理论建树和创作实践两方面。在理论上,这个运动始终以韩、柳文章为旗帜,在唐代古文关于文道、文风、语言、文体等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理论的探讨,比较正确的解决了文道关系,肯定了平易畅达的文风和易道易晓的语言风格。

北宋诗歌,从王禹偁、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到王安石、苏轼,也取得突出成就。他们继承【风】【骚】传统,诗歌创作有现实主义精神,内容充实,风格平易浅近。是致用、崇散、平淡等理论在诗歌创作中的一种表现。

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也给词、赋的创作明显的影响。从苏轼开始,扩大了题材领域,加深了思想内容,开创了新的词风。辛弃疾词抒发一片爱国情怀,语言豪装,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加强了词的表现力。

从欧阳修的【秋声赋】到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也明显的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它们突破的唐代律赋的严格字韵限制,杂以散文句式,多用虚词,使律赋变为文赋。骈文也在诗文革新中得到了改造,改变了辞藻华美、堆积典故的作风,变的平易可读。

北宋诗文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很大。不仅南宋诗文继承北宋遗风,直到明清时代,如茅坤、归有光、方苞、姚鼎,也都在不同方面受到它的启示。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