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中典故解读之一

2024-11-23 11:33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740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是南宋将领和文学家,为豪放派词人代表之一。他的词开合有度、豪放自如,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不相上下,并称为“苏辛”。

辛弃疾的词经常用典,既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可以用典故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和表达独有的含义,同时含蓄凝炼,使词中蕴含的情感显得更加厚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担任京口镇江知府,登临北固亭远眺所作,他在词中怀念了京口的英雄人物和风云岁月,寄托了对家国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慷慨悲壮,让人心潮澎湃。

典故1: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仲谋”,三国时吴国皇帝孙权,字仲谋。

孙权在迁都前夕,于京口建“京城”,以此作为新都的防线,并打败了来犯的曹操。

辛弃疾以此抒发了世间再无英雄的感慨。

典故2:

人道寄奴曾住——“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刘裕也是以京口为根基,取代了东晋,他两度北伐,灭南燕、秦,收复长安、洛阳,气吞万里如虎,可是如今也只余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辛弃疾表达了对刘裕的敬仰以及世事沧桑变化的叹息。

典故3: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元嘉”,刘义隆的年号。刘义隆是刘裕的第三个儿子,南朝宋的第三位皇帝。

刘义隆好大喜功,轻易听信了彭城太守王玄谟的北伐主张,认为可以“封狼居胥”,一成语,建立显赫功绩。于是刘义隆在并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于元嘉二十七年草草进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攻打北魏,结果不仅没有取胜,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率军大举南侵,“赢得仓皇北顾”,从此南朝宋一蹶不振。

辛弃疾以此提醒南宋要引以为戒,吸取教训。

典故4: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字佛狸伐。

拓跋焘在反击刘义隆军的时候,兵分五路,从黄河一直打到长江,并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建立了临时行宫,即称为“佛狸祠”。

拓跋焘是南来的北魏皇帝,是为异族,如今在他的祠下却“一片神鸦社鼓”,也就是被沦陷区的人民顶礼膜拜。北魏距南宋已过去了七八百年,人们似乎早已忘了当年的国伤,是让人非常痛心的事。

辛弃疾以此来警醒南宋,收复失土的事情刻不容缓,否则民心一失,一切都悔之晚矣。

典故5: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赵王免职后跑到了魏国,后来赵王想再用他,但不知道他如今的身体状况。当时看一个人身体如何,直接的标准就是能不能吃饭,吃饭状态如何,因此赵王就问去考察廉颇回来的使者:“他还能不能吃饭?”

结果与廉颇有仇的郭开收买了使者,使者便告诉赵王:“廉颇吃饭还很厉害,但是他和我坐了一会儿就去了三次厕所。”说明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就像是强行显示自己能吃饭一样,赵王听说后便打消了任用廉颇的想法。

辛弃疾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既表达了他不服老,想要为国继续征战的豪情远志,同时也含有隐忧,以廉颇自喻,怕被人算计,自己有心报国却是报国无门。

微信图片_20200925220910.jpg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辛弃疾通过回忆自己早年抗金的战场生涯,既表达了想要杀敌报国、收复河山的壮志,也抒发了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叹之情。

典故1: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指牛。

在《晋书》中记载:北齐的王顗有一只比普通牛大很多的犍牛,他非常喜欢,就给它取名为“八百里”。有一次王顗和王济比试射箭,结果王顗输了,王济就把“八百里”的牛心取出来烤了。

辛弃疾以此渲染出火热豪迈的军营生活,寄托了对过去的怀念,也表达了想要继续征战沙场的决心。

典故2:

马作的卢飞快——“的卢”,一种带白色斑点的烈马,以速度快而闻名。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引《世语》中记载,刘备在一次赴宴时,蒯越、蔡瑁想要拿下他,被刘备发觉,幸而他骑乘的“的卢”马在檀溪水中一跃三丈之远,才得以助刘备脱离险境。

“作”在这里是“像”的意思,指马儿们都像“的卢”一样迅捷,体现了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典故3:

弓如霹雳弦惊——“霹雳”,指放箭时弓弦声如响雷。

出自《南史·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这同样是描写了战争状况的激烈,同时表达了辛弃疾不畏老,想要再次建功立业的志气。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被投闲置散后登建康赏心亭时所作,那时他被闲置,没有得到重用,在建康赏心亭上看高天阔水,想起自己有乡难归、有志难酬,一时心绪起伏,以词来抒发了自己沉郁悲愤的心情。

典故1: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鲈鱼堪脍”,思念家乡之意。“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字季鹰。

在《世说新语·识鉴篇》中记载,有一年秋天,张季鹰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突然心里触动,说道:“人生在世,贵在适意罢了,怎么能为了名爵而跑到离乡数千里之外呢?”就完就离开那个地方,回家乡去了。

辛弃疾以此抒发了有乡难归的游子心伤。

典故2: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求田问舍”,采购田地,询问房屋价钱。

语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书中记载,许汜、刘备、刘表一起议论天下之人,许汜说起有一次自己去见陈登(字元龙),说那陈登并没有待客之意,许久都不和他说话,自己去大床上睡,让他去睡下床。

刘备便说:“如今天下大乱,希望你能为国分忧,但是你呢?整日‘求田问舍’(到处去采购田地,询问房屋的价钱),所说的话也都没有可以采纳的地方,所以陈登才会这样对你啊。”

辛弃疾以此说是表明自己不能因一时的困惑而忘了初心,去“求田问舍”,如果这样的话,便羞于见有大才的刘备了。

典故3:

树犹如此——“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为成语,意为树都长这么大了,人就更不用说了。用于感叹岁月无情。

语出北周·庾信的《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东晋的桓温率兵北征时,路过金城,他看到自己年轻时种下的柳树,发出此感叹,手抚着柳枝,泫然落泪。

辛弃疾以此感慨时光流逝,抒发自己不能为国征战,只能虚度年华的哀伤。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辛弃疾已四十岁,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至湖南,收复失地的希望愈加渺茫了。在出发前,王正之在一处小山亭为他送行,他一时心潮万千,借历史典故,抒发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

典故1:

长门事——“长门”,汉代的一处宫殿。

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与人行巫蛊之术被“惑于巫祝”罪名废黜,被幽闭于长门宫,愁闷悲思。后来“长门”就成了宫怨、士不遇和人生失意的代名词。

辛弃疾正是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失意之愁。

典故2:

千金纵买相如赋——“相如赋”,即司马相如所写《相如赋》。

相传陈阿娇以千金之资请司马相如创作的一篇骚体赋,请他写出自己的悔恨、伤心和对汉武帝的思念,希望能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其实“脉脉此情谁诉”,不过是无谁可诉的渺茫之举。

辛弃疾借此表达了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再难获得信任和重用的苦闷心情。

典故3:

玉环飞燕皆尘土——“玉环”指杨玉环(唐玄宗李隆基之贵妃),“飞燕”指赵飞燕(汉成帝刘骜的第二任皇后)。

“皆尘土”引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伶玄所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

即是说杨玉环和赵飞燕生前都是受尽恩宠,万般得意,但最终都凄惨而去,辛弃疾以此警醒“君莫舞”,不要得意忘形。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通过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辛弃疾想如他们一样能征战天下,收复河山的理想,同时对毫无斗志的南宋朝廷充满愤懑之情,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感慨。

典故1:

年少万兜鍪(móu)——“年少”意为年轻,“兜鍪”士兵的头盔,代指士兵。

指孙权在十九岁时就继承了父兄的大业统领江东,手下有千军万马。

辛弃疾通过此事表露了对孙权的仰慕和羡慕之情,孙权十九岁就能率领千军万马战斗无数,而自己却只能贪安,壮士难酬。

典故2: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仲谋。

这是曹操对孙权的赞叹之语,《吴历》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曹军连吃败仗,只能坚守不出。有一日,孙权亲自驾船从濡须口进入了曹操的军营,曹操也很有气度,说孙权一定是想见识一下我们的军队,严令手下不得妄动。

孙权连走数里,回去时还一路奏乐,一点都不胆怯。曹操看见孙权的船队军纪严明、军容整齐,不禁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辛弃疾继续赞美孙权,表达自己没遇明主,不得建功立业的叹息。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