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后,全国人民一片欢腾,纷纷奔走相告,普天同庆。但在前一天,身在延安的毛泽东就接到了蒋介石的发来电报,邀请他前往重庆"共商大计"。
李克农智斗军统,率先抢得先机
面对这个"邀请",毛泽东有些进退两难,如果选择不去重庆,国民党肯定会大肆煽动舆论,说共产党胆子太小,没有诚意合作。如果选择去的话,万一蒋介石途中生变,把毛泽东以及其他随同人员全部扣押,那该怎么办?
毛泽东立即找到了李克农,命令他尽快想办法弄清楚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接到任务后,李克农马上把目标锁定在国民党派驻延安的联络参谋身上,其中两人是戴笠手下的军统特务。李克农早就识破他们的真实身份,只是没有揭穿而已。
不仅如此,李克农还想方设法弄到了他们的密电码,并破译了他们与重庆来往联络内容,根据密件的内容分析来看,推断出蒋介石根本就没有合作意向,压根就不希望毛泽东去重庆,只是故作姿态,想把拒绝合作的罪名推到共产党头上。
毛泽东得知情况后,综合当时的时局,其实已做出了一定飞往重庆谈判的决定。但是为了不让蒋介石"早作准备",于是毛泽东决定将计就计,特意在枣园接见了周立武和罗伯伦,有意无意地向他们透露说,自己最近工作事务繁忙,绝对不会去重庆的假消息。
果然,两人信以为真,立即把这消息报告给了戴笠。蒋介石收到戴笠密电后,非常放心,断定毛泽东不敢来,也不会来。蒋介石决定把戏演到底,于是又连发两封电报,盛情邀请毛泽东到重庆。
面对蒋介石的惺惺作态,毛泽东不动声色,故意配合蒋介石"演戏",回电说"为了全国团结大计,中共这边会先派周副主席前去重庆商议,但由于自己有事脱不开身,可能下次再去拜会。"对此,蒋介石深信不疑。
1945年8月28日上午,为了进一步打听毛主席的动向,国民党驻延安的两位参谋周励武和罗伯伦,再次提出要和毛泽东见面的要求,李克农微笑着告诉他们,毛主席正在与美国特派赫尔利大使、张治中部长谈话,现在不方便接见,下午周恩来副主席将和他们一起去重庆。两人听后,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发电报告诉了戴笠。但万万没想到,此时的毛泽东已经登上了赴重庆的专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当天下午三点半,在重庆九龙坡机场降落一架草绿色的山形巨型机,当毛泽东第一个走出机舱,并向等候多时的媒体记者们挥手致意时,消息也立即传遍了全国,此时蒋介石才如梦方醒,看着放在桌子上那封"毛泽东不会来重庆"的密电,嘴里大骂军统中统都是饭桶,自己一时竟然有些手足无措了。
因为国民党根本没预料到毛泽东真的会来,蒋介石自己也没有合作诚心,早就有国内作战的计划,几乎没有人认真准备和谈协议的内容,国民党高层头目们顿时开始手忙脚乱,临时起草相关协议的方案。
8月28日晚上,蒋介石在官邸为毛泽东举行了欢迎宴会,两人举杯畅饮,"相谈甚欢",气氛相当融洽,就像两个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让在场的许多人都似乎看到了全国"和平"的曙光。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除了办公和会见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之外,也会经常外出参加各种宴会和集会。但所有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人士,无不对毛泽东的安危忧心忡忡,尤其是一起随同毛泽东前往重庆的警卫员们,为了保障毛泽东的安全,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的精神状态,如履薄冰,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
许多有正义感的中国人也关心着毛泽东的安全,比如老朋友章士钊在与毛泽东会谈时,趁握手时,在毛泽东手心里比划了八个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还有国民党行政院的钱剑夫,就写字条托朋友带给毛泽东,提醒他注意安全。
国共双方代表历经40多天的艰苦谈判,才基本达成协议,最后签署了"双十协定"。但在签署前两天,发生了李少石遇害事件,虽然最后案情查清,纯属"交通意外",没有复杂的政治背景。但中共还是做出了让毛泽东迅速回延安的决定。
在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有没有考虑扣押毛泽东的想法呢?这点可以从蒋介石在1945年写的日记里可以看到,想扣押的想法肯定是有的。不过经过反复掂量后,优柔寡断的蒋介石最终还是放弃了。在毛泽东提出因为许多复杂问题暂时双方无法取得一致,需要以后商议,自己想要先行回延安的想法时,蒋介石也没有任何阻拦的意思。
10月11日,毛泽东乘坐飞机顺利返回延安,刚走出机舱门,在机场等候的两万多延安居民立即热烈地鼓掌和欢呼,欢迎他凯旋而归。
结语
此次重庆谈判的胜利意义重大,不但让国民党当局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举扭转了社会舆论的走向,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心。毛泽东为了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不顾个人安危,以身犯险的精神将永远写进历史,并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让后世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