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说这么一句话: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可所有的努力却被人硬生生说成是低水平的勤奋。
那些当年和我能力相若,起跑线差不多的人,今天彼此差距越来越大?为什么相同的努力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人家努力结个哈密瓜,自己结的却是苦瓜。
其实学习何尝不是,为什么拼命努力就是不管用呢?
为什么读那么多书,总是记不住?
为什么话到嘴边总是说不出那个味,可别人一说不禁拍大腿“就是这个理”?
为什么坚持读书积累,可生活看上去还是一成不变?
因为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
学习这件事,目的是为了将自己原先不掌握的变成自己所掌握的,从而能够让自己有所提升。所以掌握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成为知识高手的技术吧。
01
知乎上有这样一段描述:
我小时候总喜欢做题,做了无数的习题,可考试成绩依旧不理想。
我有一个同学,他很少做题,但是成绩却很好。我发现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总爱问“为什么”,而且喜欢连着问。
如果他遇到一个问题,他会问很多的“为什么”,直到得到他满意的答案为止。
我当时知道这是好奇心在驱使他发问,觉得这些小孩真是烦人。
可后来我才明白,好奇心这个特质实在是太重要了,它让人产生了一种“不解决这个问题就誓不罢休”的心理,从而通过一连串的问题来找到问题的本质。
我小时候做题,总是浮于表面地觉得知道答案就可以了,可题目的价值并不在于答案,而在于原理。
我的这个同学正是通过一次次发问,逐步去逼近问题的核心。
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问题有多多,你的知识就有多多。你的问题有多好,你的专业就有多好。人生就是一个个问题解惑的过程。
一个新知识什么时候习得效率最高?
认知心理学认为,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功利学习法”指的就是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读书。
所以,首先我们要学会提问,成为一名真正的终身提问者。
如果你没有提问的习惯,可以尝试着迫使自己去以问题的方式来驱动学习,效果会超乎你的想象。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尝试不再列书单,而是列出自己的问题单吧。
02
其次,带着学习目的去读书。
读书是大多数人学习知识的一种途径。
很多人把读书作为一种消遣方式,觉得读书不应该带有太强的目的性。但在我看来读书这件事比一般的消遣方式要耗费更多的精力。
同样两个人读一本书,其阅读速度和所吸收的养分是不同的。
很多人天天读书,学习力却没有什么提升。
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读书,是一件非常正式的事情。
具体做法,就是我们在读一本书之前先明确读书的目的,从我们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合适的学习资料,可以根据简介和书评从众多同类型的候选书目中挑出一本书来阅读。
当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需要花费你那么多精力,如果是读一本小说或者传记,就没必要整那么麻烦了。
我们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阅读区分。在不同的时间段选择读不同的书,将碎片化时间合理利用起来。我一般会同时读两本书,一本是专业知识类的,一本是小说或者传记。
专业知识类的书需要在成块的时间内阅读,这样便于阅读的同时能够进行梳理,我一般会放在早起之后或睡觉之前的一个小时内进行阅读。(这类的书我习惯看纸质的)
小说或者传记类的书我一般得空了,就会掏出来读上两页,这类书即便是在阅读过程中被打断,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这类书看电子版的也可以)
最后,读完之后,记得把你的所学整理成读书笔记,做成思维导图,视觉化记忆。
思维导图的好处在于不仅能帮助你理解和加强对本书重点内容的记忆,同时当你需要调取这些知识的时候,你能很快的知道它在哪儿可以找到。
一张银行卡,你存进去再多,如果不知道提取密码,就没法提现;知识也是一样。
思维导图就是知识的提取密码。
大部分人学了很多,却因为不知道这个概念,没法提现,非常可惜。
反过来说,有很多人学习上投入不大,只是特别擅长整理和结晶,也就是能从众多散乱的知识里拿出不错的产品。
知识从散装变成了结构图,不仅变得不容易遗忘,也帮我们解决了脑容量不够存储的问题。
03
提高认知效率是一条勇猛精进之路,它能让一个人很快学有所成,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但是真正的高手却不止步于此,他们会看透知识背后的更底层价值——联机学习。
因为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一个人的知识总量已经没办法形成竞争优势,获取速度也同样没办法成为竞争优势。
曾经查一个知识可能需要买一本书,或者去附近的书店,图书馆,而现在我们只要掏出手机,五秒钟左右就可以调取想要的信息,是过去速度的数百倍。
过去自己学自己悟,才是真本事。信息爆炸时代,“调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显然更加重要。
“联机学习”就是指打磨自己的一块知识晶体,然后和他人交换知识,联机获取他人大脑里的最新知识。
具体做法,就是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形成自己的知识模块,在带着这个知识模块,去寻求高手的指点。以知识杠杆撬动更高层次的知识模块。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也有自己的闪耀处。
当我们和他人的思想,进行频繁的碰撞连接时,最终就是互为对方的大脑,这样会让思想质量变得更高,迭代速度更快。
至于“联机”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我发表这篇文章,希望你留言写下你的心得就是希望能和你的大脑进行联机;
比如我们设立一个微信群,和来自不同领域的伙伴一起分享就某个问题的看法;
比如一次闲暇的聊天,关于最近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的切磋;
比如参加一次读书会、一次茶话会、一次面对面的访谈等等。
比如很多学习App上的专栏,某位大咖将知识梳理成一个课程,我们付费就可以获得他人的知识晶体。
联机社交学习才是最快的学习方式。
04
学习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输出。它可以真正检验你是否将你所接收的知识纳为己用并灵活运用。
大部分人欠缺的,是把解决问题的结果传播出去。
比如写作能把知识形成体系,整理成能出手的“知识晶体”。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能兑现价值,让更多的人知道你有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这个动作能帮你找到下一轮更大的问题,以及更大的价值,形成迭代。
这个循环能持续放大,带来一轮又一轮的知识跃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尝试做一些知识输出,比如读书的时候顺便在朋友圈碎片化更新:#今天学到了什么#。三言两语总结你的新收获并分享出来,慢慢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知识代理人”。
比如我现在写的笔记,就是我的微型知识输出。
总结:高手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
• 以问题和目的为中心学习,萃取知识晶体;
• 联机学习,用一块晶体换回来更多晶体;
• 用输出倒逼输入,不断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