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会学习”?
我觉得是能从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知识,然后指导实践的人。
电影《蝇王》的导演彼得·布鲁克在拍摄时发现,他自己拍摄的、按照计划精心构思过的镜头还不如他助手手持摄像机自由抓拍的镜头吸引人。
但同时他也发现,如果没有前期的精心设计和素材预演,那些抓拍的镜头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这让他在行动中反思,如何在“干预性的拍摄行为与白天控制的自由视角之间建立平衡”。之后他将反思的结果运用到了自己的下一步电影中,获得了成功。
彼得·布鲁克显然是属于会学习的人,如果换做其他人,很可能知识把这些行动和经历当作一闪而过的回忆。
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每做完一件事或是发现一个问题,都会进行深入反思,从反思中发现不足,然后去改正它。
何谓反思?
反思就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
一个拉面师傅能拉出很细的面条,将面条拉细的技巧隐藏在他的动作中。
有人问他怎样才能拉出很细的拉面,如果他说不出来或说不清楚,那他所掌握的将面条拉细的技巧属于隐性知识。
拉面师傅经过不断回想自己拉面的动作,将拉面的步骤、力量一一记录下,然后教给他人,他人按照相关操作进行练习,也拉出很细的面条。
那这位拉面师傅就是将拉面拉细技巧由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他不断回想自己拉面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
日常工作中,很多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知道怎样去做一件事,但口头上就是表达不出来。
而学习能力强的人,既知道怎样去做一件事,也能用语言将做事过程表达清晰,靠的就是不断反思。
如何才能有效反思?
在做完一件思后,我们应该怎么反思呢?一般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每做完一件事,首要当然是看结果是否达到了事前所定目标。但反思结果不仅仅只是简单地评判完成了目标或是只完成了目标的百分之几,然后分析原因。
想要深入反思结果,你可以给自己设立几个问题,如:
1.怎样描述这件事的结果?怎样评价这件事的结果?
2.在描述和评价这件事的结果时我用了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
3.结果需要哪些改进?如何改进?
4.这件事的结果与预期是否有偏差?所设预期是否恰当合适?
第二:梳理过程,评估进度
梳理过程需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事件进度、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法、自我做事情绪等。
可以通过问下述问题进行反思:
1.做事前是否有做完整的进度表?事件的进度安排合适吗,是太快了还是太慢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2.当进度出现问题时使用了哪些手段进行干预?效果如何?为甚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3.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否出现过情绪失控的情况?是什么引发的?
4.出现情绪问题时,我是否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具体是怎样调整的?
第三:统计工具,整理信息
反思时,还要对做事时借助了哪些工具,使用了哪些信息,信息来源渠道有哪些进行详细回想。如:
1.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2.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碍作用?
3.如何改进现有的工具使其发挥更好的功效?
4.做这件事时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时最关键的?
5.这些信息是从哪些渠道中得来的?哪些渠道是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
6.我可能遗漏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怎么得到?
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你完成了一项近3个月产品销售量的分析报告。
统计数据时,使用了公司后台自带的数据下载功能,这个属于工具,省去了你手动填数据所耗费时间。
做销售量月对比图时,使用了excel自带的报表功能,这也算是工具。
分析销售量是增长还是降低时,需要参考往期销售数据,那这属于信息。
往期销售数据是从公司后台下载的,这个属于信息来源渠道。
只有一步步把流程梳理清楚,把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工具、信息以及出现的问题弄清楚,你才知道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第四:明晰优势,反省缺憾
反思的最后一步就是分析自己在做这件事时的优势以及做事过程中没做好的地方,总结做完这件事自己获得的意义。
你可以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如:
1. 做事过程中,我发挥了什么样的优势?是否有什么优势还没有利用和发挥的?
2. 我可以向做同类事情的其他人学习什么?他们有哪些优势是我不具备的?
3. 做事时我有哪些地方没做好?是什么导致这些地方没做好的?
4. 做事时我暴露了哪些缺点?有哪些缺点是必须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5. 关于这件事,别人对我有什么批评和评价?他们的批评有哪些可取之处?
6. 做这件事,我的主要收获是什么?我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7. 做这件事对我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分别有什么影响?
反思时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尽可能详细地回答每一个问题,等你养成每做完一件事脑海里自然而然地列出做得好及不好的部分,你就已经成为一个学习能力强的人了。
反思时需注意事项
最后,在行动中反思,最好还要注意3个关键点:
反思一定要及时。“及时”的意思是,在做完一件事之后几分钟内就开始反思,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记忆中保存了大量的事件细节,你记忆中的遗忘和扭曲是最少的。
有人也许会说,上班时没法做到一做完事就反思,没那么多时间。
这里说的“及时反思”其实不需要太正式,只要低头想一想这件事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三四分钟就能搞定。
做完事用几分钟简单反思一下,然后把反思的主要结论写在纸上。等有充足的时间后,再坐下来把从头到尾把时间捋清楚,做个完整的反思报告。
事后立马简单反思,可以加深对事件细节的印象,以便后续正式反思时,不会因遗忘太多细节影响反思结果。
2.梳理“反应链”
反思一件事,要梳理清楚完整的事件“反应链”,即要知道这件事它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如何转折、如何结束的,它背后的动因、阻力以及关键点是什么,这些相关的因素有时如何串联起一条完整的“反应链”的。
将事件“反应链”梳理清楚,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件以及事件背后的运行机制。当以后遇到同样的事情时,可以更好地掌控事情发展进程。
比如,你将公司中秋促销活动的整个“反应链”都梳理清晰,发现系统瘫痪是影响活动结果的最大问题。那等公司做国庆促销活动时,你就可以提前让公司技术部增加服务器,以免因访问人数突增,再次导致系统瘫痪,影响整个促销活动的效果。
3.关注意外现象
在行动中,免不了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或现象。有时候这些结果会超出我们预期,有时会让人失望。
意外结果也许并不是因为本身有多特别,而是在于它出现在我们原有的认知之外。因此关注意外事件就是打开我们认知局限性的方法。
无论是青霉素,还是便利贴,它们的发现都是因为行动者对意外结果的额外关注。
对于意外现象我们不要简单地归结为偶然情况,在反思时要保持对意外现象的敏感,有时深入分析意外现象的发生更有助于我们扩展自己的认知。
以上就是关于从反思中提高学习能力的全部内容了。当你将上面所讲反思流程烂熟于心,每次做完一件事都能及时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你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个学习能力强、很厉害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