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高考模式“赋分”制,不用说不在教育岗位的家长,哪怕是在职老师,很多人都不清不楚,甚至是高三的老师,一些人也稀里糊涂。
很多人只是清楚是赋分模式不看原始分,要看排名,但具体档次划分,根本记不住,其实赋分制规则并不难理解。
今天“新高考前沿”就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赋分制,以及探讨一下为什么要实行赋分制,赋分制度公平吗?
以新高考3+1+2模式为例,赋分模式一共分为A、B、C、D、E五个档次,赋分起点为30分,每个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5%、35%、35%、13%、2%,原始分按照数学公式,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
公式中Y2、Y1分别对应原始分区间的上限和下限,Y对应原始分。
比如一个考生政治卷面分85,其分数位于前2.39%,根据赋分政策其成绩落在前15%,即为A等级,该区间原始成绩第一名99分,最后一名83分,那么Y2就对应99分,Y1就对应83分,Y就对应85分。
那么该考生由于在A等级,T2则对应100分,T1则对应86分。那么问题来了,原始分99分相当于转换分的100分,原始分83分相当于转换分的86分,该同学原始分85分,相当于转换分多少分?
代入公式可得T为87.8分,然后四合五入取整数,则为88分。
这就是等级赋分制!
赋分后变高还能接受,但赋分后变低,家长则意见很大,产生一种孩子分数被“偷”走的错觉。
其实赋分制的实施,是因为学科难度不同,而高考录取必须保证公平公正,等级赋分制才应势而生。
举一个简单例子,大学某专业选科要求为物理,其他不做要求。而A考生选择的组合为物理、化学、生物,而B考生选择的组合为物理、生物、政治。
在物理、生物以及语数外科目原始分成绩一样的情况下,A考生化学考了62分,是所有选择化学科目的考生之中第一名。而B考生选择的政治考了85分,是所有选择政治科目考生中的第1000名。
那么这两个学生,到底谁更厉害?高校该录取谁?
如果参照原始分,显然选择政治的考生分数更高,应该录取B考生,但这对于A考生是不公平的。因为考第1名,跟第1000名,从名次上来说,A考生更加厉害。
于是进行赋分转化,A考生第一名成了100分,B考生赋分后变为86分,则A考生成绩更高,高校应该录取A考生。
这就跟体育比赛,你参加跳高,他参加游泳,我参加铅球,大家如果放在一起比较,原始成绩无法说明谁更出色。
但我们可以看他们的名次,获得冠军的显然比获得亚军更加出色一些,而赋分制就是通过数学换算,比较大家的排名。在自己的科目内,名次更高的,换算成绩当然更高,也说明能力更强。
所以赋分之时,如果分数变低,也就是“倒赋”,说明该科高分人数较多,自己排名非常靠后。
综上所述,分数并没有被“偷走”,赋分规则是公平的。
当然“赋分制”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某科选择人数过少,则赋分之后,成绩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赋分规则就失去意义。所以赋分模式,从数学统计学角度,应该有大量的样本,即基数越大越好,这样才更加科学。
而一旦某科选择人数过少,又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会启动“保底”模式,我们下一期再详细讲。
关于新高考模式,不管你懂不懂,赞同不赞同,它都来了,不会因为我们的个人意志而改变。
那么我们就应该认真去学习它,弄懂它,进而合理利用规则,让规则为我所用。所以新高考赋分模式下如何合理科学地选科,就变得尤为重要。
新高考模式实施以后,我是第一批班主任,全程参与了学生们的选科,一直带物理、化学、地理组合的班级。
根据学生们选科情况,以及对后续学习的持续跟踪,总结了很多经验与教训,我把这些都用文字记录下来。
新高考选科是一门技术,也是艺术。
新高考模式已经来了,让我们敞开怀抱去迎接它吧,只要我们肯用心研究,我们一定能做到选科时得心应手,在新高考的大潮冲击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