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11时19分,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星时代-12/天雁05)搭载长征六号遥三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电子科技大学号"卫星重达70公斤,由电子科技大学、国星宇航等联合研制,该卫星搭载了由电子科技大学与国星宇航设计开发的太赫兹卫星通信载荷,将在卫星平台上建立收发链路并开展太赫兹载荷试验,这也将成为太赫兹通信在空间应用场景下的全球首次技术验证。太赫兹通信具有频谱资源丰富、传输速率高、易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等优势,在地面和空间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是全球第六代移动通信(6G)的关键技术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扬生教授表示,此次研制发射的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是太赫兹通信在空间应用场景下的首次技术验证,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探索太赫兹空间通信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射的是电子科技大学建校以来首次以校名命名的卫星。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内航天与信息技术领域交叉、创新技术研究的重要力量,此次合作发射也是学校产学研用一体化、探索全球前沿科技的重要实践。
太赫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通信科研先行示范点负责人陈智教授谈到,本次研发的太赫兹试验卫星,在太赫兹频段核心器件、太赫兹通信系统等方面完成了技术攻关,尤其是在空间载荷极其苛刻的约束条件下,解决了小型化、低功耗等技术难题。
"电子科技大学号"卫星还将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防灾减灾、国土规划、环境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监测,在太空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据央视新闻报道,此次任务中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可谓"一箭十三星",除了"电子科技大学号"卫星,还搭载发射了NewSat9-18卫星、北航空事卫星一号和八一03星。其中NewSat9-18卫星是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研制的10颗遥感小卫星,10颗卫星技术状态一致,均搭载多光谱载荷、高光谱载荷,单星重约41千克,设计寿命3年,发射入轨后与其他7颗在轨的NewSat卫星组网运行,主要用于提供商业遥感服务。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1次飞行。
作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在卫星领域成就显著——
2018年12月7日12时12分,由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与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研制的"斗鱼-666号"(TFSTAR)、"新疆交通-01号"(TY3-01)等3颗卫星搭载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成功升空。其中TFSTAR号卫星搭载了由电子科技大学卫星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参与设计开发的第二代星上AI平台,是全球首颗"一星双核"架构的AI商业卫星。
2020年8月18日晚,在以"2021相约美丽成都"为主题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暨成都市第14届运动会开幕式上,国星宇航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研制的"大运号"AI卫星在全球观众面前首次亮相。"大运号"AI卫星是全球首颗赛事命名卫星,预计将于2021年年初正式发射,并与"星时代"AI星座的其他AI卫星一起,为大运会的成功举办和成都市的发展建设提供更多具有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的AI卫星互联网产品和服务。
此次"电子科技大学号"顺利升空意义重大,这标志着我国太赫兹通信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未来,电子科技大学将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努力研制出更多的航天类科技成果,为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出积极贡献,助力新时代的中国航天梦!
素材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