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的崇山峻岭中有座半船形的大山,山下峡谷中有个名叫“山鬼坪”的地方,经常有人听见一个水潭附近发出婴儿啼哭似的声音,还有药农采药时撞见一米左右高的“怪物”,一闪就不见了。难道这里真有2000多年前屈原《九歌》中描写的“山鬼”?
近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栏目《地理中国》以“巫山奇谷”为题,播出了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徐刚、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杨平恒等专家和央视记者的科考纪实。考察组经过数日,冒险深入人迹罕至的“禁地”,对种种神秘现象做出了科学解释,弄清了所谓“山鬼”的真相。
“山鬼”写下的“天书”
巫山县山高水险,层峦叠嶂。半船形山崖脚下,蜿蜒着一条幽深的峡谷,奇花异草丛生、毒虫猛兽密布,谷中石壁上,还刻有一些没人认识的“文字”,当地人传说那就是“山鬼”写下的“天书”,这也让这方山水显得颇为神秘。
为了破解这些奇特现象的成因,《地理·中国》摄制组来到巫山县考察。摄制组远眺发现,那座高高耸立的山峰,仿佛船头,红槽村则像是船舱,整座大山确实像传说中所描绘的那样,犹如在云海中劈波斩浪的航船,但被峡谷生生切断。峡谷宽约100米,狭长幽深,山谷两侧的高山,壁立千仞,如同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沿谷底行进,谷中植被茂密,溪水淙淙,温度适中,空气湿润。
徐刚解释,这样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再加上峡谷中人迹罕至、相对封闭,很有可能会生长栖息一些独特物种。在穿越了一条乱石遍布的沟壑后,出现了一面巨大的石壁。石壁上布满了黑色凸起,很像是一些人工雕刻出的图案,但却分布凌乱,毫无规律可言。
向导表示,这就是传说中的神秘“天书”。通过对这些黑色凸出物进行研究观察,徐刚、杨平恒认为,它们并不是人工雕琢,而是大自然的产物——碳酸盐岩。这些所谓“天书”在岩壁上成带状分布,一层一层的、夹在碳酸盐岩中黑色的东西是燧石结核。燧石俗称“火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硅质岩石,多为灰、黑色。
通过查看地质图,他们发现燧石所在的岩壁属于二叠系茅口组灰岩的标志层。“这说明,这片区域属于喀斯特地貌区。”杨平恒说。
半船形的另一半在哪里
前面提到的半船形山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为了寻找答案,考察组扩大了考察范围。当来到一块岩石剖面处,徐刚停了下来。只见这块岩石的中间出现了断裂,犹如一条青灰色的龙脊压在大山之中。通过罗盘测量,这块岩石向南180度,倾角为40度左右。徐刚认为,这个数值,说明这一地区的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褶皱。随后,考察组又来到了半船形山的对面。
让徐刚感到不解的是,向斜构造通常是一个整体,而眼前的半船形山体,只是向斜构造的一半,还应该有另外一半的半船形山体与它相对应,那么,另外一半去了哪里呢?它们又为何会分开?
考察组决定向当阳大峡谷的更深处进发,看看能否找到线索。通过对峡谷类型等一系列考察后,徐刚说,最初的向斜构造,形成的是一个完整的船形地貌,随着这片山地被河流沿着中部切割,船形山最终一分为二,变成了东西两段,这种独特地形的出现,要经过数千万年的自然雕刻塑造才可能形成,在世界上都较为罕见。
“山鬼”夜访科考队帐篷
巫山“山鬼”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清代无神论者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就怀疑过。王夫之认为,山鬼是五显神,为物类,胎化,非鬼,因疑有疑无,谓之鬼。根据古人的记载,摄制组推测,村民所说的“山鬼”,会不会是当地一种特有的生物呢?
一位村民告诉科考人员,峡谷深处有一汪形状奇特的水潭,那里就是山鬼的居所。几年前,曾经有位从外地来的药农,不听劝阻,贸然闯入了山鬼坪。正当他陶醉于峡谷美景和众多奇特草药时,突然,天空变得阴沉起来。猛然间,一个身高在1米左右的生物如一道魅影,从他的身边快速闪过。惊恐不已的药农,不敢耽搁,赶忙跑出了峡谷。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踏入峡谷半步。
神秘的传说让科考队兴趣大增,更想早日进入峡谷,揭开真相。继续向峡谷深处行进,雾气也越来越浓重,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考察组就被雾气团团笼罩,顿时迷失了方向。就在这时,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从周边传来,而且似乎在不断向他们靠近。大约一个小时后,雾气逐渐散去。由于天色已暗,考察组在一处溪流边搭起了帐篷,决定休息一晚,第二天再继续考察。
然而就在半夜时分,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个黑黢黢的大约一人高的影子,出现在帐篷外。摄制组跟随徐刚走出帐篷,却发现刚才帐篷外的不明生物不见了。正当大家打算返回时,一个晃动的身影,出现在几十米的远处,随即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山鬼”?它来到考察组宿营地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天一亮,考察组展开了大范围的搜索,但却一无所获。正当一行人有些失望时,耳边突然又传来了那熟悉的奇怪叫声,大家立即循声而去。
“你们看,它这个耳朵特征还是非常明显的。它的耳朵内侧上部是白色的,中间有一道黑色的横纹。额头有一簇毛,从它这几个特征来辨别,应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毛冠鹿。”根据体形等一系列特征,徐刚认为,深夜在科考队帐篷外“偷窥”的神秘动物,正是毛冠鹿。
毛冠鹿动作敏捷,奔跑迅速,体形较小,易于藏匿,又喜欢在水源附近栖息,最重要的是,它们的叫声独特,听上去与婴儿的啼叫有些相似。据此,徐刚认为,毛冠鹿极有可能就是村民口中那个生活在水潭边的“山鬼”。这样一来,两千多年前出现在屈原先生诗中的“山鬼”终于有了“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