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下,有人觉得在短暂一生里只做一件事太无聊了;也有人觉得本质工作并非自己的最爱,要在工作之余追求自己的理想。于是,他们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尝试着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选择做时髦的“斜杠青年”。于是,越来越多人开始跨界,我们身边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斜杠青年。究竟什么是“斜杠青年”?他们有什么特点?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个随着网络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而产生的人群?希望这篇时评能给你带来别样的启发和思考。
斜杠青年,应先专而后广 作者:黄 静 来源:2018-06-12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斜杠青年,应先专而后广 (标题点出论述对象及论点,态度鲜明。) ①都市情感剧《恋爱先生》中,男主角程皓人设的最大标签是“斜杠青年”:既是一名牙科医生,又是一名恋爱顾问。这样的双重身份,十分讨喜。近两年来,斜杠青年越来越流行。他们可能白天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晚上变成了笔耕不辍的作家;或者工作日是精致得体的高级白领,休息日化身为休闲健美的瑜伽教练。“斜杠青年”这一概念,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双重职业》一书,指的是不再满足于单一职业,而是拥有多重职业、多元生活的人群。他们通常会用“/”来介绍自己的身份,例如“李某,教师/自由撰稿人/情感顾问”,等等。(开篇由都市情感剧说起,引出“斜杠青年”的出处及来历。) ②斜杠青年最大的特色,在于尽可能多地挖掘人的内在潜能,通过多重职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正如一位职业生涯规划师在知乎上所说的,“作为一个‘斜杠青年’,每一个‘斜杠’,都是通过自身努力突破行业界限的勋章。每一种工作内容,都满足自己对该领域的兴趣爱好,而这所有的工作的组合,则指向自己的最终的职业理想:自主的,多元化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经济独立的生活。我们并不想给自己身上贴上特立独行的标签,而是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探索出更多生命的可能性。”自主、多元、有趣、独立,一度成为斜杠青年的代名词。在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时代,兴趣广泛、技能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可能更受欢迎,更容易适应新环境。(论述斜杠青年的特点及优势。) ③值得注意的是,纵然斜杠青年身兼数职,但优秀者必定是先专而后广。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很难在每个领域都成为精英,最有效的方法是专注于一个领域,再利用现有资源突破行业壁垒,实现触类旁通。第一领域做得足够出色,往往才有信心和资本去拓宽视野、提升自我。(论述“斜杠青年”中优秀者的特点:先专而后广。) ④其实,先专而后广的斜杠青年自古有之,不分年龄、不分国籍。在西方,达芬奇可谓斜杠青年史上的一个奇迹,集画家、发明家、天文学家、建筑工程师等身份于一身,还对音乐、医学、考古、水利、地质等颇有研究。其中,画家是他最主要的职业,其他职业均是人生中绚烂的点缀。据说,达芬奇研究其他领域的灵感,大都源于对绘画的专注和热爱。在中国,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一生命途多舛、成就卓著。在林语堂眼中,“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苏轼最大的建树,还是在文学。他的词,豪放雄奇、大气磅礴;他的诗,妙趣横生、寓意深刻;他的文,挥洒自如、多姿多彩。(举例论证。用达芬奇和苏轼的实例论证“先专而后广”的斜杠青年自古有之。) ⑤专注于一个领域,并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是拓展生命其他可能性的前提。今年3月,“科比折桂奥斯卡动漫短片奖”的消息轰动一时。他配音的作品《亲爱的篮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把大人的袜子包成球,以家里的垃圾桶当篮筐来练习投篮,并深深地爱上篮球的故事。至此,科比成为史上集齐奥运会金牌、NBA总冠军、奥斯卡金像奖的第一人。在获奖感言中,他如是说:“作为篮球运动员,可能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只会埋头打球,我很高兴我们做的远比打球更多。”科比的成功转型,源于多年来对篮球事业的热爱和坚持。往日对篮球的专注,成就了今日多元的科比。(深入论证。用科比的例子论述“专”是“广”的前提。) ⑥斜杠青年的出现,折射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宽容,也带来了一股浮躁的气息。不知从何时起,“斜杠青年”开始成为有钱、优秀、成功的代名词。一些人缺乏过硬的实力,却戴着虚荣、浮夸的高帽子,沉醉在“斜杠”所带来的莫名光环下。如此一来,既不能专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也不能真正提升多方面的技能,反而为自己的未来埋下了诸多隐患。(论述“斜杠青年”出现所带来的社会效应。) ⑦“斜杠青年”的概念,好似一棵大树,先有扎实的根基,慢慢长出坚强的树干,然后才是枝繁叶茂。它不是口号、不是标签,也不是一开始便追求的高调噱头,而是实力经过检验和沉淀之后的结果。这种结果,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斜杠青年,应先专而后广,才能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每个追求“斜杠”的人,不妨理性看待。与其盲目从众,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不如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眼前这一件事。(总结全文,结尾点题。) 【时代警语】 斜杠青年的出现,折射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宽容,也带来了一股浮躁的气息。 【思维串联】 【相关链接】 正确看待“斜杠青年”时代意义 前些日子和一位从事青少年研究的学者交谈,他说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类很有特点的年轻人,和老一代通常一辈子只从事一个职业不同,他们经常拥有多个职业身份,或者多次跳槽,愿意进入更多类型的行业。他们通常用“/”来介绍自己,比如:作家/插画师/摄影师。这位学者说,如今人们把这类年轻人称为“斜杠青年”。 在中国,斜杠青年如今受到很多年轻人追捧。中国青年报曾对近2000名青年进行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并认为这一群体充满活力朝气,敢于挑战,对当今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斜杠青年”并非中国特有,而是一个舶来品。《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其书籍《双重职业》中这样定义这一人群: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 斜杠青年为何会出现,并在青年人群中流行开来?从时代背景看,随着人类进入后工业时代,服务业成为最大的产业,大规模生产让位于个人价值创造,人才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由于经济组织方式变化,人的创造力也越来越依靠个体的自主和自我驱动状态。时代的变化驱动着社会开放和发展。这一代年轻人不再局限于上一辈人强调的稳定,他们的思想更开放,更渴望创新、渴望自由,更加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自主、多元、有趣、独立……这些特质让斜杠青年,在这个不断改革体制和强调创新的时代,更容易适应新环境。他们表现出了这个时代的新特征,是值得肯定的社会变化。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如今颇有成就的斜杠青年和古往今来的很多大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都有自己的主业,然后再利用已有资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方面中西方都有很多例子。在西方,达芬奇就是一个集画家、发明家、天文学家、建筑工程师等身份于一身的大家,还对音乐、医学、考古、水利、地质等颇有研究。不过,画家是他最主要的职业。有学者考证,他对其他领域的兴趣,主要出于对绘画的专注和热爱。在中国,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正是对文学的专注,让他的书法、绘画文气斐然、意境深远。 这也提醒我们,当下流行的斜杠青年现象,一方面折射出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宽容,另一方面也启示广大有志于成为其中一员的年轻人,要明白根深方能叶茂的道理。如果以追求更多事业发展为目的,年轻人们也要看到背后的重大挑战,避免盲目和浮躁。比如,多问问自己是否擅长时间管理、是否非常自律、是否有决心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等等,然后再培养其他的擅长。 从政府和社会角度来说,对斜杠青年也要多加关爱。如今,我国一些领域已经在进行有益探索。比如,鼓励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支持公立医院的医生实行“多点执业”等,这些良好的政策引导,让职场业态更为灵活。要让“斜杠青年”成为一种广为人们所知的职场业态,政府层面需进行更多顶层设计,出台更多具体的政策依据及职业规范。只要善加引导,相信斜杠青年一定能为新时代提供一股新的,敬业奉献、奋发有为的正能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