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鹏寿:善用素材,让考场作文出类拔萃 ——以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为例

2024-09-27 23:26 来源: 高考学习网 本文影响了:675人

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场战役,那么,此刻的硝烟刚刚散去。战后的回眸,有助于未来考生的备考。可以回眸的角度很多,本文仅从善用素材的角度,谈谈如何让考场作文出类拔萃


请看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这则作文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从“花解语,鸟自鸣”立足,涉及植物、动物(飞禽)界,遑论人类;足见“生活中处处有语言”。第二句话列举了“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诸多领域,说明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从艺术与科技等维度,展示了人类文明所构建的语言体系。考生们可以从中或受其启发另外选取某种“语言”落笔。第三句话“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从三个方面表述了语言的功用、意义和价值,其实是从三个层面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思路的。


如此说来,面对此题,考生写作空间还是很大的,可以绾结关于语言的故事,以叙事写人取胜;可以审视语言的前世今生,比如方言的渐次消解等现象,阐述自己的见解;还可以选择其它的能够施展自己写作才华的文体去完成写作任务。


我们可以联系日常积累的与语言有关的名句、熟语来拓展思维,从而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比如
《论语》中的“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左传》中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庄子》中的“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荀子》中的“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冯梦龙的“真人面前说不得假话”;席勒的“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马卡连柯的“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俗谓的“沉默是金,雄辩是银”;“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由此,我们可谈语言的艺术,语言的技巧,语言的魅力,说与做,说中的真与非真,话中窥人……


特别要说清的是,虽然“语言”内涵非常丰富,诸如有声无声,有形无形,人类非人类,等等;但是,语言与“说话”不是同一概念,语言与“声音”也不是同一概念,搦管为文时要有必要的诠释、交代。


特别要强调的是,文章的展开必须围绕“语言”这个对象。立意在新颖度和深刻度方面有所追求。


   就记叙类文体(包括记叙文、小小说、叙事散文等)而言,素材可以是现实生活的积累,也可以是向前穿越或者向后幻想的非现实生活的展现。前者主要依靠观察力,后者主要依靠想象力。


例文一

拜谒贝多芬


受所供职的杂志社文艺总监派遣,专程前往维也纳拜谒乐坛巨擘贝多芬。时间是1826年底。


枣红色的马虽然名为“的卢”,远没有罗贯中笔下刘备坐骑的数丈檀溪一跃而过的潇洒,她拉着马车,在刺骨的寒风里,只是款款前行。这,倒是方便我沿途欣赏哥特式建筑、青石板巷道之类的风景,只是内心比较焦急:据说,贝多芬健康状况堪忧。


说实在的,我对这位创作高产且高质的作曲家充满了好奇,尤其是一生与病痛为伴的他在刚过而立之年就耳聋加剧了,居然还有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等海量的创作行世。


坐在马车上,我想:有这么多的作品问世而且广有影响,是不是都像鲁热那样出手奇快呢?


鲁热是谁?你也许不熟悉这个茨威格眼中的“一夜之间的天才”。但是,你一定熟悉《马赛曲》。对!就是法国国歌:前进,前进,祖国的儿郎,光荣的时刻已经来临……好友、斯特拉斯堡市长迪特里希让他为即将奔赴战场与普鲁士作战的莱茵将士谱写一首战歌,他在中央大道126号那间简朴的房子里彻夜不眠。军号的吹奏声、炮车的辚辚声、民众为宣战而发出的欢呼声让他捕捉到了那趋于狂热的节奏,那是国民的脉搏。


历史记住了这个日子:1792年4月26日;同时记住了天性谦逊平和的鲁热。只因为那激越的爱国音符。


终于,马车停在了贝多芬的寓所前。


保健医生希望我不要打扰贝多芬,但是贝多芬很热情地欢迎我的到访。他甚至还从藤椅上欠了欠身。


我们的交谈从亨德尔说起。因为贝多芬曾经说过:“亨德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我极愿跪在他的墓前。”不是同行相轻嘛?怎么会有此盛赞,而且心悦诚服的?


贝多芬娓娓道来:


当年,年过半百的亨德尔中风导致右半身瘫痪,詹金斯大夫宣判了他的“死刑”:“再不可能继续创作了!”对一个热爱音乐创作的巨匠而言,不能创作可不就是生不如死!但是,亨德尔罔顾医生在滚烫的温泉水中不能超过3小时的告诫,每天泡上9个小时,愣是恢复了活力。他用痊愈的右手写出了清唱剧《扫罗》和小夜曲《诗人的冥想》等佳作。随后更有闭关24天创下的《弥赛亚》的辉煌:在伦敦上演时,英王乔治二世亲临剧院,当第二部分终曲《哈里路亚》奏响时,国王激动得站起来听完了全曲。


从此,《哈里路亚》要站着听作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直延续到今天。只因为那一声声“哈里路亚”传递了对上帝的敬畏。


正是在亨德尔的激励下,贝多芬才走出了耳聋带来的暴躁、孤僻以致绝望而企图自杀的困境,成为葛里帕查盛誉的“前辈大师不朽的光荣的继承人,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的伟大艺术的扩大者”。


告别贝多芬,回味着三位艺术家的人生,是他们用各具特质的音乐语言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个美妙的世界,让生活丰富,让生命精彩,让文明承传。


三个月后,惊闻贝多芬与世长辞!


这是笔者的一篇下水作文。因为一直欣赏吴伯箫的名篇《猎户》的结构精妙,有意借此示例记叙类文章的一线贯穿多处插叙式结构。在构思时,从材料的第二句列举的“音乐”想起曾经读过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著作《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到的亨德尔、鲁热两个音乐奇才,又因为在《亨德尔的复活》篇前有贝多芬对他的盛赞之词,考虑到亨德尔晚年失明与贝多芬壮年失聪,于是有了这篇穿越体的散文。


这样的文章对作者的阅读积淀有比较高的要求。当然,语文学习在教科书学习而外,应该有一定量的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当以名家的经典作品为主。


例文二

人间最美的声音


我的童年是在泰州老家长大,因为父母没空带我,我从小被寄养在外婆家。八岁前,我几乎每天都是在各种花式的吵骂声中长大。


我住在外婆家时,正是大舅妈和小舅妈关系最恶劣的阶段,吵骂是家常便饭,一个狭长小院子里,大舅小舅分别占据了东西厢房,但小舅一家进出必须要经过大舅门前,彪悍的大舅妈常常会把守道路要塞,两手叉腰破口大骂小舅一家以及大家共同的祖宗,小舅妈一方面逃无可逃,一方面也不甘示弱,报之以大舅一家以及大家共同的祖先。震耳欲聋的骂声让寡居多年的外婆坐立不安,躲在小屋里独自垂泪。


在我大姨小姨有空的时候,也会接我去住几天。小姨的房子小,我大多数时间喜欢住在大姨家里。大姨父是工厂的小干部,人很斯文,也很疼爱我。但他家隔壁的邻居是独腿男人一家,听说他的婆娘是兴化的渔船女,别的没印象了,只记得每天早上必开骂,骂男人骂丫头骂先人骂邻居,眼睛一睁,骂到熄灯,语言恶毒常常突破想像的极限,她家的大小事,无一件不是靠骂解决了的。直到那个独腿男人忽然上吊自尽了。我到现在都记得那男人被邻居发现后从麻绳上解下来的瘫在地上的样子,好大的块头,比平时体积大了好多。


后来这家人搬了家,不知去向。但我没有机会享受大姨家宁静的生活了,因为我到了上学的年龄,被我的父母接回如皋读小学。


记忆中父母不曾有过和睦的状态,两人只要见面,就是在吵架,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没完没了的吵,一个话题刚刚以为吵完后了,他们会重新开始,如循环播放的录音带,让我觉得恐惧和羞耻,但无处逃遁。


每当这个时候,我隔壁的邻居宗老爹就会招手让我到他那边去。宗老爹在我当时的孩童眼里实在是极老的了,抽黄铜水烟台,捏着草纸捻子的手留着寸把长的指甲。当他用力吹一下草捻子时,原本只有一点火星的捻子就会立即燃出一团火,他把火就着烟锅,用力吸着水烟,发出很响的嘟嘟嘟水声。


宗老爹打开一扇光面的洒着金粉的折扇,用毛笔在纸扇上留下了苍劲的行楷,然后轻轻的吹了一会,等字迹干透后,缓缓地吟诵起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语言的状态有很多种,而很多语言的状态是有声的。宗老爹的声音因苍老而有点颤颤巍巍,但那是我听过的人间最美的声音,因为那是教化!


所谓教化,就是有人在你黑暗、窒息、粗鄙的世界里划开一道裂缝,让你透过这道裂缝看到另一个世界。你所能做的,就是听从这最美的声音,头也不回地往前走!


这是文字爱好者朱惠女士的一篇下水作文。她以“直面惨淡的人生”的勇气回顾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痛,当然也有一丝亮色;正是这一丝亮色指引着她前行。这样的素材来自她对生活的观察、体悟。


   就议论文而言,用以证明论点的论据就是我们常说的素材。它需要我们日常的积累。从素材的来源考察,它既可以是日常的自主阅读,也可以从平时的课本学习甚至是各种考试、训练题中遴选素材。


可能有些同学认识上有个误区:作文素材不能用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其实,只要善于选择和组织,教科书上的素材完全可以入文。


例文三

做个“知言之人”


韩愈有言:“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


“知言”,孤立地看,可以是能言善道,也可以是善解人意(包括非人之意),就韩愈对举着的行文看,当是后者。这也是本文所神往的“默焉而其意已传”的境界。


然而,谈何容易!


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说“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有几人真正领会得?王熙凤的“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的八面玲珑又有几人做得到?舒婷表述了“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的爱情观,同时她又明白“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帕特里克·亨利的主题为“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讲之所以取得“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的效果,魏征之所以能够让唐太宗一再纳谏而迎来“贞观之治”的盛世,烛之武之所以能够“退秦师”保全了岌岌可危的郑国,与他们三寸不烂之舌绽放的语言之花固然有关,和弗吉尼亚州议会彼时在场的听众、唐太宗、秦伯的“知言”大有关系!


这些音乐语言、文学语言、政治语言、外交语言,还都在人类语言的范畴,即使不能一目了然,反复揣摩总能得之。


面对非人类的语言,你能否做个“知言之人” 呢?


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熟悉吗?“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你若“知言”,可以未雨绸缪,赢取丰收。


劳伦斯《鸟啼》熟悉吗?“当大地还散落着厚厚的一层鸟的尸体的时候”,鸽子、斑鸠、画眉纷纷开始了它们的啼叫。作者明白:“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总要飘出花香,绵羊总要站立舞蹈,白屈菜总要遍地闪烁,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这些鸟儿都是“向死而生”的主儿。你若“知言”,你对生活的感悟力就会不同寻常。


周晓枫的《斑纹》熟悉吗?蛇因为诱惑夏娃偷食禁果而被上帝惩罚,没有声带,没有听力,没有好的视力,没有四肢而只能用肚子行走。当他们的鳞环叠合在一起时,振动起来就像响板——这是一种罪恶的音乐,因为常常是发出攻击的前奏。如果你不“知言”,会有性命之忧。


其实,只要有心,有识,你就可以由“不知言”而“知言”。


做个“知言之人”,真好!


这是笔者的又一篇下水作文。素材基本取自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本,诸如《肖邦故园》《林黛玉进贾府》《致橡树》《不自由,毋宁死》《谏太宗十思疏》《烛之武退秦师》《鸟啼》《斑纹》,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出自初中语文教材。


这,会让考生心头一宽:原来,我也是写作素材的“富裕户”!


本文素材的呈现方式是“铺排式”的,理论依据是钱钟书先生的“例不十,理不立”。


2014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世界为立心者鼓掌》堪为范例。它有两个段落分别连用9例——“史公在牢狱,屈子被放逐,勾践在卧薪尝胆;嗣同在抗诉,鲁迅在呐喊,觉民在写《与妻书》;马丁·路德在演讲,甘地在印度救赎,特蕾莎修女在炮火里施以爱与恩慈。”;连用10例——“总记起川端康成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加缪垒山不止的幸福,梭罗在瓦尔登湖垂钓,仓央嘉措白鹿踏雪,汪曾祺的花花草草、瓶瓶罐罐,周国平的煮豆洒盐给人吃,莎翁的飞鸥与海滔相遇,爱默生关于透明的眼球的譬喻,苏子的一蓑烟雨,王维的清泉石上流。”


这,让人过目难忘。



   还有一种素材的呈现方式是“切割法”,全篇只用一个名人的素材,就是很多老师所说的运用个性化素材。著名学者、作文教学专家何永康教授早在1982年的高考下水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以彭德怀为例做过示范。


例文四

鲁迅的语言特质


我是鲁迅的绝对拥趸,我敬仰鲁迅,尤其欣赏鲁迅的语言。


打开一种语言,犹如打开一个世界。鲁迅的语言,如匕首,如投枪,如剔骨之刀,如钻燧之钻,能取出火来。


鲁迅的语言,一是清醒。先生说:“娜拉的出走,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五四狂飙突进,当所有人都为娜拉出走感到振奋人心,先生突然来了这么丧气的一句。


但事实不正是如此?《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何等相知相爱,但爱必有所附丽,否则就是水月镜花。有情饮水饱,事实上饮水并不能饱,反而会更饿。


鲁迅为何会如此清醒?这种清醒来自大先生的独到认识。由此我们看出鲁迅语言的第二大特点深刻。


先生谈改革者的三种态度,曾大胆论断:“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历经近百年的风云沧桑,我们今天面对改革的不还是这三类人?足可见鲁迅的论断何其深刻。语言是思想外壳,但根本没有所谓的语言深刻,语言的深刻实质上是思想的深刻。鲁迅是深刻的思想家。


但这仍然不是最可贵的,鲁迅最可贵的乃是在深刻的洞察之后,没有做虚无党,而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生去世只有30多公斤,他几乎把自己全部燃烧掉了。遗言中还说,我“一个都不宽恕”。这就是鲁迅的第三大特点斗争性。


先生说希望:“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生主张做真的猛士,我以我血“溅”轩辕,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从没有人的地上踩出一条路。踩出路你必须斗争,斗争就有你死我活。鲁迅主张痛打落水狗,先生说,落水狗不打,它还是要咬人,至少耸身一摇,溅你一身的水。


在铁屋里面,在旷野之中,鲁迅陷入了无物之阵,但先生纵然偶有彷徨,但还是会呐喊,要肩扛闸门,不把自己的痛苦传染给正做着好梦的青年,放孩子们到自由空间里去……


通过鲁迅的语言,我们看见鲁迅的深刻、爱与憎、不虚伪、不矫饰,以及“一个都不宽恕”的斗争精神……这一切构成了鲁迅丰富的精神世界。这一精神世界,某种程度上又勾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谱图。


   这是语文名师王开东老师的下水作文节选,题目也根据节选内容做了修改。通篇只论鲁迅先生的语言,笔墨集中,观点鲜明,内容丰厚。这对作者的深度阅读有着高要求。


   综上所陈,素材处处而在,关键在于善用。善用,可以让你的作文出类拔萃。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细心研读上面的文字,特别是几篇下水作文,你一定会豁然开朗!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