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内容充实篇
【小引】
不少同学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因为不管是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都有字数要求。但很多同学在闲聊时能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写起作文来却比挤牙膏还艰难,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作文不同于说话。所以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不自觉地端起架子,刻板地开头、结尾,想一套,写起来又是一套。结果就是:写了第一行,不知道怎么写第二行。
那怎么摆脱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窘境呢?
【应考招数】
一、聚焦扫描
所谓聚焦扫描就是先将所要描写的事物按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不同角度,分成若干小步骤,而后聚焦在这些小步骤上,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描写。这种描写的好处在于节奏缓慢,有点儿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能精雕细刻地将事物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以清晰而强烈的印象。而且,不知不觉间,字数问题已迎刃而解。
我们看《红楼梦》中一段文字: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便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扶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这段描写,就像电影镜头扫过,逐一聚焦在同一事件中某一个人的身上,使该人物得到恰当的表现,从而使读者印象非常深刻。
再比如,要写“100米决赛”的事情,可先将“100米决赛”的过程加以分解,再将镜头分别聚焦到每一个人的动作神态上扫描观察,然后再进行描写,这样就能使得简单的“100米决赛”变得生动起来。如果字数不够,只需再将人物动作进行细化,就可以了。
二、一波三折
有时候,我们为了将故事写得更加吸引人,常常故意将其中的某个部分掩藏起来,不直接说透,从而达到一波三折的目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美国一家杂志社以3000美元奖金征文,应者甚众。结果中奖的竟是一封电报: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收到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伊莉薇娜悲不自禁,回电给弟弟:“运尸回家。”3个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趕紧发一份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这篇小说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如果平铺直叙地从“本面”(即“本来面目”)写:伊莉薇娜的丈夫去非洲打猎,不幸死于狮口……这样就一览无余,索然寡味了。
但作者故意将一个比较简单的事件写得曲曲折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读者总是处于阅读的兴奋之中。当然,这样也就自然地展开了写作思路,增加了文章的内容。
它可以很好地运用到作文中去。比如写“上学路上”,就可以写成:我去上学,突然黑云压城,大雨就要来临;刚好有“校车”经过,心中高兴,近了却发现是长途汽车,它扬长而去;我拼命往前跑,想到前面躲雨,偏偏鞋带断了,怎么也跑不快;前面走着个举着一把大伞的人,近了一看,却是昔日闹过矛盾的同学……
三、想哪写哪
我们先看下面的例子:
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为了要确定是在哪一天,就得回忆当时我看见了些什么。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对啦,一定是冬天,我们刚喝完茶,因为我记得当时我正在吸烟,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那个斑点。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过去,眼光在火红的炭块上停留了一下,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的幻觉又浮现在我脑际,我想到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这个斑点打断了我这个幻觉,使我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过去的幻觉,是一种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在孩童时期产生的。墙上的斑点是一块圆形的小印迹,在雪白的墙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六七英寸的地方。
我们的思绪是多么容易一哄而上,簇拥着一件新鲜事物,像一群蚂蚁狂热地抬一根稻草一样,抬了一会儿,又把它扔在那里……如果这个斑点是一个钉子留下的痕迹,那一定不是为了挂一幅油画,而是为了挂一幅小肖像画——一幅卷发上扑着白粉、脸上抹着脂粉、嘴唇像红石竹花的贵妇人肖像。它当然是一件赝品,这所房子以前的房客只会选那一类的画——老房子得由老式画像来配它。他们就是这种人家——很有意思的人家,我常常想到他们,都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因为谁都不会再见到他们,也不会知道他们后来的遭遇。据他说,那家人搬出这所房子是因为他们想换一套别种式样的家具,他正在说,按他的想法,艺术品背后应该包含着思想的时候,我们两人就一下子分了手,这种情形就像坐火车一样,我们在火车里看见路旁郊外别墅里有个老太太正准备倒茶,有个年轻人正举起球拍打网球,火车一晃而过,我们就和老太太以及年轻人分了手,把他们抛在火车后面。
但是,我还是弄不清那个斑点到底是什么;我又想,它不像是钉子留下的痕迹。它太大、太圆了。我本来可以站起来,但是,即使我站起身来瞧瞧它,十之八九我也说不出它到底是什么;因为一旦一件事发生以后,就没有人能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了。唉!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 (节选自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上文是英国作家伍尔夫的小说《墙上的斑点》的一个片段。细读它,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写作方法。看看,是不是很好学习?
下面是学生仿写的一段题为“我多想有一片自由天地”的文字:
一张51分的数学试卷。一张53分的化学试卷。监考老师严峻的脸。又是可恶的一元二次方程,把人嚇死了。电视节目是《京都纪事》,父亲不让看。闷热的夜让人烦躁,蚊子在灯下乱飞,啪!多疲劳啊!硫酸铜分子式,氧分子有两个原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只有一个脑子,却要记这么多的文字!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十年寒窗苦用功,一次考试定龙虫。《大泽龙蛇》。龙乎虫乎?非龙则虫!砰!窗子被风吹开,草稿纸就像那银色的蝴蝶满屋乱飞,我要是一只蝴蝶该有多好。
这段文字反映的是朝气蓬勃的少年被应试教育折磨、思路不畅而灵气全无的状况。而这个效果,和上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一样的。
以上方法既可以用来结构整篇文章,也可以用来拓展段落。但一般地说,第三种方法如果用于考场作文的整篇文章,还是要慎重些才好。因为这种写作方式,想到哪写哪,比较特别,恐怕给人以缺少中心、莫名其妙的感觉,不一定会为每一个老师所接受。所以,最好只是在写作某个段落时运用,而在结构文章时,采用前面两种方式。
摆脱了作文时无话可说的窘境,拓展了作文思路,就可以从容杜绝因字数不够而被扣分的现象发生。一般来说,中考作文的常规要求是不少于600字,每少50个字扣1分。但这是指整篇文章已经结构完整的情况而言的,少字数的文章常常又是结构不完整的,阅卷老师总是会连带扣除结构分数。因此,将文章字数写足,作文得分往往就会因此提高一两个档次。
【满分作文】
上学路上
早上起床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似乎天气并不如昨天寒冷。洗刷完毕吃过早饭推车出门时,天空还是黑黑的,偶尔飘下几片雪花拂在脸上,感觉挺惬意。
骑自行车驶出村庄时,天空已经是灰蒙蒙的了,依稀看见路上匆忙的小商贩们骑着三轮车,驮着蔬菜大米来来去去。是啊,“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带给人们的是希望、信心和力量。
不知从哪一个时刻,感觉雪花变大变密了,伴随着耳旁呼呼的北风,刮在脸上,落在头上,沾在衣服、围巾、手套甚至眉毛上。
天已经大亮了,而雪也下得更猛了。雪花落在水泥路面上很快化去,雪花落在道路两旁的枯草茎上,迅即堆积起来,一会便积了白白的一层,像是恩赐的上帝不小心撒了一地的精细面粉。接着便想到了“天上掉馅饼”的笑话,不觉笑了。远处麦地里,积雪还没有完全覆盖住小麦的叶尖,一半是尖尖的青绿叶片,一半是白色的雪层,煞是好看。
雪越下越大了,随着尖啸的风,雪灌进我的眼睛,让我睁不开眼;雪落在我的头上、衣服上、手套上、暖鞋上,堆起厚厚的一层,对面或披着雨衣或打着雨伞的行人,皆像看见了“圣诞老人”一样看着我。
其实,我是很爱雪的。小时候大人们不让我到雪地里玩雪,但是我和小伙伴们还是常常溜出门去玩雪,或者滚一个大雪球,或者打一场激烈的雪仗。但是像今天这样不戴任何雨具在大风雪天里匆忙行路,跟这些飞扬飘洒的雪花如此亲近,倒还是第一回。
脚有些冷起来了,我加紧蹬着自行车踏,一下一下,心里剩下茫茫苍苍的雪景,其余什么也不再考虑。
路面上渐积了三四厘米厚的雪,往来的汽车渐渐少了,仅剩下来来往往的自行车,印痕交错在水泥路面上,延伸向很远。我只能眯起眼睛,奋力蹬车。
今天正是学校期末统考的日子,还好,提前赶到。一进校园,便听见一些同学朝我欢叫:“你们看她身上好多雪!”还有一个说:“她头发上眉毛上都是雪,跟‘白眉大侠’似的!”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的独到之处,就是紧紧扣住上学路上的雪景精雕细刻,既拓展了思路,又抓住了景物特点,表现了小作者克服寒冷,以乐观的心态参考的心态。
【牛刀小试】
题目:那些灿烂的细节
生活常常因细节显得丰盈而又意味深长。但是,正当其时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直到某个时候,回望过去,一些细节才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起来......
请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写作指导】
一、 审题,找准关键词。其实从题目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判断出关键词:灿烂,细节。光这两个词便能让我们知道这篇作文的大致方向,发现并描写出那些令人触动的瞬间和细节。但注意另一个词也不容忽视:“那些”,所以最佳是写两到三个细节,过少,全篇只写一个有跑题之嫌,过多,则减少了细节的感染力,且给人一种堆砌之感。且这两三个细节最好彼此有关联,或围绕着同一人物发生,或围绕着同一情感。不然文章会显得很散,主题也难以表达清楚,凝聚力会稍显不足。
二、发散思维,寻找最佳立意。很多时候生活中的感动是源自于一瞬间的细节,细节虽小,甚至微不足道,极其容易被我们忽视,但往往就是这样的细节,具有最为打动人心的力量。也正是因为有这样许许多多在记忆的长河中闪着点点金光的细节,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光芒四射。所以细节千千万,不要着急动笔,我们拿到这种题目的时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发散思维,头脑风暴,然后在头脑中闪现的那些细节中,寻找最具有打穿人心力量的细节,而且要赋予最佳立意,给后期主旨的提升留有足够空间。
这篇文章而言,好写一点的话,可以写记叙文,写生活细节,从情感着手,大致有三种:亲情(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姐妹等到),友情,师生情等,这种题材是大部分考生第一时间就会想到的,所以区分的关键就落在了立意和对于那些细节的把控上。立意要深,但从实写起;细节要简洁但传神且动人,因为越精简越细微的细节往往越能打动人,前期可有环境等的铺垫,造势,为迎接那个高潮做好准备,但之后,要将那一瞬间的细节尽可能精简,但精准地表达出,让看的人也能瞬间被那一个细节打动,切记啰嗦而少了感染力。
【范文
】
那些灿烂的细节(一)
晚餐是一日三餐中最丰富,最惬意的一顿。每次,总是在这黄昏之时,母亲用它最精巧的厨艺翻炒几道别样的小菜,让我大饱口福。
一天很快便如白驹过隙般被时间老人抓走了。又到了黄昏,美妙而糟糕的黄昏,我的眼中闪过了金光,等待着今晚的侦察。
母亲枭枭婷婷地端着晚餐,那慈祥的笑意在夕阳的衬托下更加明媚。我看到她的笑容,却不由得嘟起嘴冷冷地哼了一声,转过头去,不再看她。
隐隐约约中,我似乎聆听到她一声轻轻的叹息,便把丰富的饭菜端上了餐桌。
我用眼角的余光瞟了她一眼,今天有我最爱吃的酸辣土豆丝!我的口水便不由得溢了出来,可是我却又慌忙的吞了回去。
“开动吧!”母亲的声音打破了我的思考,我立即端起碗,大口大口的喝了几口我最爱喝的小米粥,便观察起了母亲。
母亲与平时一样,开始便将两只蠢蠢欲动的筷子往我心爱的土豆丝里夹,我的心中顿时涌起了一阵强烈的抗议,正想要站起来反抗母亲,我却惊呆了,母亲的筷子夹的,只是一抹绿色,一块葱。
我又喝了几口粥,紧紧地盯着母亲的筷子,只见她每次飞快地用筷子将葱、姜、蒜夹起,放入嘴中,眉头皱一下,喝口粥,继续循环着这个如细节般的动作。一股暖流瞬间击垮了我,我不喜欢吃葱、姜、蒜,但调味却又缺不了这几位,只好无奈着去寻找其它菜,来弥补这不足
我看着桌上的土豆丝,大口的吃了几口,便奔到母亲的身边,靠在了母亲的背上,体验着母亲每一个让我温暖的细节……
那些灿烂的细节(二)
母亲,不会像父亲那样处处让着你,处处护着你。但母亲对你的种种爱意都表现在细节!
母亲的日记:
我打心眼儿高兴,女儿捧着“三好学生”的奖状回来了。看着她那开心的样子,我心中笑得比她还甜,跟灌了蜜似的。我很想夸夸她,但她是个骄傲的女孩,我怕她会翘尾巴。因此,我只是淡淡地说了声:“好的还有很多!”一盆冷水泼下去,女儿似乎生气了,撅着嘴,一脸的不开心,跟原先成了明显的反差。但是孩子,妈妈是真的很为你高兴,因为你的努力!
女儿的日记:
学期结束了,今天是学业典礼,当我得知自己成了:“三好学生”时。我的心立马飞到妈妈身边,这下,妈妈该开心了!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把奖状拿给妈妈看,原以为,妈妈会夸我,出乎我意料,妈妈没有,虽然她嘴上没说什么,但仍然藏不住她的笑意,她的眼神分明告诉我,她很开心。我也知道妈妈这样是怕我骄傲。今个儿的饭菜特别香,妈妈不住地往我碗里夹菜。瞧!她藏不住!
母亲的日记:
女儿渐渐瘦下去了,要升初三了,学业日益加重,但在学业上,我无力帮助她。我很心疼。早上,在我上班之前,我炖好了绿豆汤放在冰箱里,即充饥又解渴,临行之前,我又怕这粗心的女儿不会发现绿豆汤。于是,写了张纸条放在她的书桌上:“孩子,累了一天了,喝点绿豆汤,等我回来再给你做饭。别光顾着学习,忘了自己的胃!”
女儿的日记:
放学回到家,真是累坏了,想到还有那数不胜数的作业,就更累了。把书包往椅子上一扔,准备开始奋战。“咦,这是什么?”不经意之间,我发现了妈妈留下的字条。忙打开冰箱,果真!喝口绿豆汤,累意浑然不觉,再喝一口,热意似乎也消失了。因为这里头包含着妈妈的爱!
“谢谢您,妈妈!
母亲,您是荷叶,我是荷花!风雨来了,除了您,谁是我的保护神?
那些灿烂的细节(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不绝的佳句?
心思如“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搏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时,当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民众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著,迎接变化,抓住机遇,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但凡心中怀有大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进而成就一个时代。
那些灿烂的细节(四)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成功的关键。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去一家银行面试,却怎么也无法通过,他没有丧失信心,在又一次面试中,他发现门口有一枚大头针,就随手捡了起来,恰好这一举动被进门的行长看见了,当场便录用了他。当他有些疑惑不解地问行长时,行长说:“大头针虽然微不足道,但体现出一个人的细节观念,银行这个行业,只有注重细节的人才可以干的更好!”
毋庸置疑,细节有着无穷的魅力,能成就人生的事业。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由小到大,由简至繁”的道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这正是我们中学生需要深刻领悟的。
在学习中,细节非常重要。记得一次数学考试,我信心满满的答题,做完了也没有检查,就直接交上了。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我重新仔细地看了一遍,发现所犯的错误几乎都与细节有关。这不禁让我想起过去写的一篇关于人物的作文,由于没有注重细节的描写,导致作文内容空洞无物,人物形象塑造欠缺,可想而知得分不高。
在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西服上一粒纽扣的系与散,电话里挂断谁先谁后,就坐时谁左谁右,无不显示出一种风度与涵养。同样的事,在不同人眼中,他们会发现不同的细节。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呢?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水烧开了之后,水壶的盖子会跳起来呢?瓦特因此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事情在我们眼中再也正常不过的了,而那些科学家却能从其中发现出我们所忽略的细节。那些伟大的发明与发现,那一个不是他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而发现的呢?只有一个善于发现细节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欣赏细节,把握细节,我们也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那些灿烂的细节(五)
钟情于美景美食,也钟情于细节。
尽管从来没有去过那些位于边远的山中的小村子,但镜头里秀丽的江山,波澜壮阔的美景,各地诱人的传统美食,还是不由地被感动,被震撼。自然的恩赐是无处不在的,它让美好的事物变得巨大,让更值得关注的东西变为细节。
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2》。眼中的《舌尖》是美丽的,我已忘记那其中被拍摄的山是嶙峋还是平直,忘记湖水是深蓝还是浅绿。我只记得那里的人朴实与善良和自然的神奇。
阿嬷搬来了几把椅子让摄制组坐下。没有草率地放下,而是轻轻而又细致地。她拿起随身携带的手帕,仔仔细细地擦去了表面上那层灰白色的脏物,再用她那不标准有些生硬的普通话对他们说:“请坐。”这是很真实的一个细节,我看到中国农妇朴实热情的形象。这让我爱上了这个节目。
也忘记了忽略了繁琐的广告,只记得那一颗颗鲜美饱满的白菜在经过濯洗之后的灿烂,它们用来腌白菜。那双并不细腻反而粗糙的双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浸到了水中搓捏白菜,再仔细揉去了上面的自然生长过程的沉淀,最后一片片地撕开它们,了结了白菜的“团结相拥”,回归了它们作为食物的最终结果——被吃。惊讶于国人的娴熟技艺,也陶醉于美食的简洁而不简单!
到时令的夏季的雨如期而至,当地的农民却没有意外。大雨倾盆浇灌了地里的野菜。摄制组在倾盆大雨中让摄像机贴近了野菜,令人惊奇地看到了雨滴正休息在菜叶上,晶莹剔透,不由得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与乐趣。
世界中充满许多杂乱无章的事物,但我们的眼睛拥有过滤的“功能”,去关注更多的细节,去享受那些物外之趣。这或许会对我们的生活更有帮助,使我们活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