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一轮复习诊断检测(二)+历史+Word版含解析

2025-02-26 01:55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462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陶寺宫城内出土了3件陶寺晚期写有朱书陶文的扁壶残片。从考古发现看,在同时期各区系中,陶寺文化的发展水平最高,但它的覆盖面大致未超过临汾盆地的范围;它同周邻文化的关系,则表现为重吸纳而少放射。这说明当时陶寺文化

A.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最高文化水平

B.使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形成

C.尚未形成具全国意义的文化中心

D.已具备建立奴隶制国家的必要条件

2.西周时期,诸侯只要执行周王室的命令,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就会在比功、协虑、补灾、结好、交福、赞喜等方面得到周王的关怀,表现突出的还会得到周王赏赐的财物珍宝。如果诸侯出现反叛行为,周王就会起兵讨伐。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宗法分封占主导地位B.地方治理呈现理性化

C.贵族政治实现等级化D.中央集权制趋于完善

3.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前“()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过梁、楚以归”“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这说明《史记》的撰写

A.是大一统时代的产物B.强调了天人关系的协调

C.重视对历史现场调查D.凸显了文化遗存的重要

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建立起以洛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东吴建立起以建业为中心的南方漕运体系。这些漕运规模一般较小,大多具有临时性。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

A.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B.便利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C.满足了割据政权的需求D.提高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5.唐代士人的隐逸与魏晋时期士人全身远祸或附庸风雅的隐逸不同,他们全无消沉颓废之情,而是在积蓄力量,巩固自我,待机而动,以求有朝一日能更好地建功立业,扬名天下。唐代士人的隐逸说明了

A.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拓展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嬗变

C.三教合一的思想发展趋势D.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力

6.北宋时期,张载喜欢谈论兵事,范仲淹提醒他说: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另据《涑水记闻》卷七载:()为枢密使,曹利用为副使,寇()以其武入,轻之。这反映了

A.科举制度得到不断完善B.国家政策影响士人观念

C.崇文抑武之风开始盛行D.士大夫共治意识的提高

7.明朝时期,朱元璋令地方基层普遍设立申明亭,凡境内百姓犯有过失,即书写公布于亭上,使人知所惩戒。又另置旌善亭,书善人善事以示表彰。每里推选一年高有德之人负责书写善恶,称之为老人。这一做法旨在

A.适应尊崇儒术政策B.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C.加强地方行政干预D.提升以德治国水平

请选择下载
相关下载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