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散文题型梳理
词句含义
1、重点词语的理解【思路】①解释本意和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②是否用到手法,结合内容,顺着手法往下说,看该手法的运用写出事物的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③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联系主旨,表现了什么情感)。
2、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思路】①关注句子本身的手法; ②关注关键词; ③联系上下文; ④最终落脚到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联系主旨); ⑤如果问作用,还必须考虑句子所处的特殊位置(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等)。
理思路——散文的思路
【问题】说说作者的思路?本文是如何逐层展现主旨的?本文的材料安排有何特色?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思路】①作者围绕什么中心(或以什么为线索);②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③这些材料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时间、空间、逻辑,虚到实,感性到理性,现实到回忆,中国到外国……),表达了怎么的主旨。
赏语言——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
【思路】
1、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复沓)、引用,借代等(然后顺着手法、结合内容往下说)
2、描写手法中的:白描、渲染、细节
3、用词特点(富有表现力):考虑叠词(音韵美),动词(准确、生动),形容词(形象、生动)——结合内容,举例说明
4、句式的特点:善用长句(丰富流畅);善用短句(精炼、紧凑、活泼);整句——包括排比、对偶(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美)
5、语言风格:(豪放洒脱、朴实自然、轻快明丽、简洁凝练、含蓄蕴藉,华丽典雅,轻柔婉转)
6、音韵美——叠词、反复、整句、对偶,押韵
7、语体色彩——书面语(文言文):庄重典雅;口语、方言:生动活泼,地方色彩浓厚,具有生活情趣。
8、人称的使用(尤其注意第二人称)
看环境
(一)环境(景物)描写的特点
【思路】答这类题往往要回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环境(景物)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或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见专题十),该答题思路同样适用于诗歌鉴赏。
景物描写的手法:
1、各种角度:①时空角度(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②感官角度(两种以上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③动静角度(动静结合、以动衬静)④虚实角度(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⑤正面、侧面角度(主要看有没有侧面衬托)
2、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
3、表现手法(白描、渲染、细节、对比、象征……)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思路】①交代时间、地点、环境(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舞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常常出现在开头)
②营造某种特定的氛围 ③烘托人物心情(情感)(这两点诗歌鉴赏中也常用)
④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某个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⑤衬托人物形象
⑥暗示人物命运(通常出现在文中) ⑦升华主旨
⑧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⑨(社会环境描写)揭示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常在结尾)
【注意】每一处环境描写都同时有几个作用,找出最突出的作用作答,作答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不能只答干点。
二、 课内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段一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7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8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文段二
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面色像死人一样地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
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噩梦的!有人觉得太难看了,对她的老板说:
“譬如做好事吧,放了她!”
“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
“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
(节选自夏衍《包身工》)
6.对文段一中加点的“以最坏的恶意”和“出于我的意外”理解最恰当的是( )(3分)
A.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的程度令人发指,出人意外。
B.中国女性如此之临危不惧真是出人意外。
C.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凶残下劣和中国女性临危不惧的精神均出人意外。
D.作者是向来从坏处看“中国人“的,但对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的凶残下劣还没有料到,中国女性的临危不惧的精神也出人意料。
7.下列两篇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纪念刘和珍君》属于写人纪事为主的回忆性散文,《包身工》是报告文学,两者同为非虚构文学。
B.《包身工》一文围绕包身工制度,选取看似散乱却很典型的材料,用集中穿插的办法安排思路,结构分明,主线清晰。
C.鲁迅探究这次事件对于将来的意义,概括为“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
D.文段二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
8.理解语段中划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
(1)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2)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9.文段二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6分)
【答案】6.D 7.B(分散穿插)
8.(1) “苟活者”会从这次流血事件中看到希望,在殉难烈士的精神感召下,逐步觉醒,增长勇气;真的猛士会更坚定地奋勇前进。
(2) 用反讽的手法形象的语言讽刺中外反动派刽子手恬不知耻的行径。(省略号表示中外反动派的历史与现实的罪恶罄竹难书,举不胜举。)
9. ①通过列举翔实数据,并以芦柴棒的真人真事为例,说明资本的疯狂扩张和包身工遭受的深重剥削,体现了报告文学讲究客观真实的新闻性;
②生动描述包身工的劳累、衰弱、带病工作的状态,记叙带工老板的冷酷言语,饱含作者的同情和控诉,体现了报告文学写人记事讲究文学性;
③作者聚焦包身工的遭遇,揭露东洋厂迅速扩张背后对包身工的残酷压榨,化用索洛的话直接表达愤怒,体现了报告文学针砭时弊的政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