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详解‖2020-2023年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类真题题汇编及详细解析

2024-10-18 12:1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77人

1.(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案】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 和谐。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关键信息、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综合能力。

语序不同。原句将“又心满,又意足”后置,能更好地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更符合原文的逻辑。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

句式不同。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未说完,给人 以结尾收束仓促之感。

风格不同。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契合。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

2.(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

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对偶的构成和表达效果的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1)分析构成

两个分句字数相同;结构相同,“剪纸灯谜”和“秩歌花鼓”都是并列式的名词性短语,“描绘”和“传播”是动词对动词,“城乡”和“时代”是表空间和表时间的名词相对,“风物”和“精神”是名词相对;表达内容相应。

2)分析效果

形式上,对仗工整,长短句结合,句式整齐中又富有变化。

内容上,写传统节日活动,展现了节日的特点,突出传统节日的价值和作用。

音律上,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富有音韵之美,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3.(2021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

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拟人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1)棉花:吸收足够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

2)人:吃好喝好摄入充足的营养才能茁壮成长。

3)构成特点:对棉花进行人格化处理,赋予棉花人类的行为状态和心理感知。

4)表达效果:在情感上,作者赋予棉花以人的行为特点, 更显亲切,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新疆棉花的喜爱之情。

在风格上,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使语言更加活泼、亲近,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评分参考】

5分;

指出本体和拟体得1分,

答出“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得2分,

答出“使表达比较活泼”得2分;

情感和效果的分析意思对即可。

4.(2022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①第一处三句话共用一个“我”,比较紧凑,体现了说话者的急切,也照应了下文“一下子冒出来”。三句话很可能是一个人连续说的。

②第二处三句话有三个“你”,比较松散,显得说话者不慌不忙。三句话很可能不是一个人说的,不是连续说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相似句式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段中画横线的两处都是三个句子并列。

第一处三个句子只有第一句有主语“我”,另外两句都承前省略,形式上比较紧凑,相应的语义上也结合比较紧密,很可能是对同一个人说的,话也出自同一人之口。当我们比较急切地进行表达的时候,往往会省略重复的、不重要的部分,只说出关键信息。这三个句子会让人感觉语气比较急促,和下文的“一下子冒出来”相呼应。

第二处的三个句子都是主谓齐全的句子,主语都是“你”。和第一处相比,句与句的联系比较松散,没有急切感。从语言的经济性角度来看,后面两个“你”似乎应该省略,但文中却没有省,这是因为不省略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你”作为第二人称代词,通常出现在交谈情境中,用来指称交谈的对象。从说话者的角度来说,交谈对象可以是变化的,那么“你”的指称对象也会随之改变,即说话者可以称呼不同的人为“你”。而从听话者的角度来说,不同的交谈对象都可以称听话者为“你”,即随着交谈对象的变化,听话者可以被不同的人称为“你”。而且,交谈的对象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还可以是多对多。就这三个句子而言,很可能是多个说话人多个听话人同时在说在听,给人以七嘴八舌的感觉,语义表达比较丰富。

5.(2022年语文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在所难免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①设问。先用“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

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分析设问和排比的构成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1)设问

分析构成——第一句问,第二句答,自问自答

表达效果——不仅可以引起读者思考,还突出了后文对于失败的深层含义的阐释,使得上下文衔接顺畅且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

2)排比

分析构成——“意味着......意味着......意味着……”句式构成排比

表达效果——从以往的工作、将来的付出、工作的方向三个方面集中说明失败的深层含义。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感情抒发酯畅淋漓,使语势得到增强。

【评分参考】

4分,每点2分;

1点,答出设问的构成“自问自答”1分,

答出表达效果“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任意一点1分;

2点,答出“三个“意味着……”构成排比1分,

答出表达效果“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有层次”任意一点1分。

6.(2022年语文全国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虾,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1)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①“他”通常指交谈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文中用“祖父”而不用“他”,体现了作者对祖父的尊重,也表现了二人关系非常亲近;

②反复说“祖父”,给人以心心念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思念。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体悟具体语境中亲属称呼和人称代词表达效果存在差别的能力。

“他”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在交谈中指代不在交谈现场的第三人,和说话者有一定的现实距离,和说话者的心理距离也比较远。对本文段而言,作者不用“他”而用“祖父”,既体现了作者和祖父的亲近,也体现了作者对“祖父”的尊重。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语言是心理的反映,我们对自己最在乎的人,往往既会记在心里,也会挂在嘴上。本文段在很短的篇幅内,连续用了七个“祖父”,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心心念念地记挂祖父,表达了对祖父的思念之情。这就是我们阅读上面文段时,为什么不觉得那么多重复的“祖父”累赘,反而会被作者对祖父的感情深深打动。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参考答案】

①多个句子都把“祖父”和“我”相对叙说,突出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

②用相似句式再三叙说“祖父”和“我”的年龄变化,凸显了变化的过程。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语句的表达效果和语言形式之间对应关系的把握能力。

本题题干给出了画横线部分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让考生回答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从语用的角度来说,表达效果的取得和语言形式特点是相联系的。那么这道题需要回答的就是,文中通过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达到了这样的表达效果。考生就需要回到文中,去看这段话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这段话共包括四个句子,前三句都用了相似的句式,即“我……,祖父……。我……,祖父……。我……祖父……”。从形式上看,两个特点很清晰:一是一直把祖父和我相对叙说,这种方式突出了祖父和我的年龄变化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我的成长过程,就是祖父的衰老过程;二是用相似的句式再三叙说“祖父”和“我”的年龄变化,凸显了变化的过程。这两个形式特点,也就是本题的答案。

考生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比拟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修辞手法:排比。

表达效果:

①按顺序写了从早到晚三个时间的三种景色,在铺叙堆叠中写出作者对小城满满的回忆;

②通过细数露珠、向日葵、红霞等记忆深刻的事物,渲染了自己的怀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常用的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外还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这三个句子形式相似,都用了“那……是不是……”句式;意义相近,都是描写作者记忆中的景物,构成了排比句。

三句话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从早到晚的三种景色,也就是说每一天的每个时间段都有值得怀念的事情,写出了作者的回忆之多。而把各种各样的事物都一个一个地进行描绘,给人如数家珍的感觉,渲染了作者的怀念之情。

考生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分。

本题包括两个考点,一个是判断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另一个是结合具体语境体会该修辞手法带来的效果。关于排比句的表达效果,考生首先想到的通常是增强气势之类,本题恰恰考了另外一种表达效果,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在具体情境中结合文段进行体会分析,能考出考生真实的语用水平。

7.(2023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参考答案】

①原文以排比形式列举了生活中的四种情形,让人自然想到俩老头做其他事情也都“一起”;

②原文中“一起”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

③原文与上下文多用短句的风格相一致。

请选择下载
相关下载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