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政治备考主观题型特点及演练题

2024-11-23 11:32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8人

1.题型特点

此类试题一般依据一定的材料信息,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概括出材料信息所体现的知识。

体现、说明类试题的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为关键词,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知识点的”“材料体现了某某范围内的哪些道理”,或者要求学生“运用某某知识点(或知识范围)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等。

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实现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结合,既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方法点拨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拆分—联系—梳理作答。

首先,定点:确定材料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比如,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职能的?应确定的观点原理就是“政府职能”。

其次,拆分:将对应的原理进行分解。如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五个方面。

再次: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最后,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这类试题答案的每个要点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材料,要对材料加以概括,而不能一味地抄材料;二是理论,实现材料与理论的有机对接。

3.典题示例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我国的协商民主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形式。一项重大政策的出台,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把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最广泛地团结起来,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合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整合社会关系、促进民主监督、提升决策效率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改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如何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落实到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之中,发挥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势(加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党协商,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大在重大决策之前应进行充分协商,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

材料一 大会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是坚持全过程民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要求,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巩固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保证全体人民更好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国家权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此次大会共有2 953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全国人大代表来自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工人、农民、妇女、解放军和归国华侨等都有适当的比例,人数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3月11日晚,出席大会的全国人大代表陆续返回各自工作岗位。返程的代表们纷纷表示,认真对照最新部署要求,完善提升工作思路和举措,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低调务实不张扬、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办好自己的事情,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努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关知识,说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依据以及彰显的社会主义民主特点。

【参考答案】(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不同行业、民族、地区,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3)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保障人民权利,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4)我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和全社会的参与推动,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不仅要有法制体系和法治实践,更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体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应坚持的原则并简要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国家主席习近平,祝贺中国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为记录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历程,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分享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做法,2021年4月,中国政府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做国际减贫事业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南太平洋地区实施惠及民生的国际减贫合作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减贫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请从哲学角度,说明“中国减贫成绩,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参考答案】(1)整体离不开部分。中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显著减少了全球贫困人口的数量。

(2)部分影响整体,局部的发展能够推动整体的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更加深入地参与改善全球贫困治理,加快了国际减贫的进程。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为其他国家选择适合自己减贫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请选择下载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