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愈在《原道》一文中说:“孔子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孔子对夷狄“中国之”是因为其
A.迁入中原居住 B.同属炎黄后裔
C.服从周王统治 D.接受礼乐文明
2.先秦祭祀制度规定:“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而秦始皇的策略是为我所用,兼收并蓄,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只要有来历有说法的,全部作为祭祀的对象。这表明
A.秦始皇时期的社会信仰多元化
B.秦始皇强调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C.秦始皇时期全面保留文化传统
D.秦始皇大力加强皇权的神圣性
3.先秦法家诸子倡导中央集权制,又大多是封君制的受益者。如商鞅一方面积极设计并推行中央集权制,另一方面又事实上享有封爵、采邑。这一现象反映了
A.这一时期变法都不彻底
B.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与妥协
C.转型时期新旧制度并存
D.法家诸子受到儒家的影响
4.汉武帝时期,尽管他接受了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建议,但在其长达54年的统治期间,他共任命了29位丞相和御史大夫(正副枢臣)。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任命的高官中多数并非儒家学者。这表明
A.汉武帝的政策并未真正去实施
B.汉武帝需要借此平衡政治势力
C.汉武帝对儒家学说并不太认同
D.儒家不被当时政治环境所接纳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两晋时期流动人口约15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人口输出区的1/2左右。这
A.加剧了社会动乱 B.促进了江南开发
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增加了人口数量
6.唐代的文学创作中,以复仇、侠客、为人鸣不平、知恩图报、仗义疏财的侠义之士为歌咏对象的作品很多。如杜甫曾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赞颂长安剑术大家公孙大娘和她的弟子李十二娘。李白的《侠客行》中也勾勒出一个“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英姿。这体现唐代
A.社会环境的恶化 B.崇侠尚武的情结
C.女性地位的提高 D.文学题材的广泛
7.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称之为“中书门下”,因为有行使权力的“中书门下之印”,中书令成为大权独揽的宰相,中书门下成为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这一举措的初衷最有可能是为了
A.提高决策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减少决策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