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中后期,雅乐的体制化促使钟磬乐器的成熟;春秋战国时期,雅乐体制衰弱,新声的崛起使民间钟类的发展达到了先秦时期的顶峰;战国时期,竽、瑟等民间乐器异常繁盛。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乐器的发展
A.反映了传统礼制渐趋瓦解 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C.表明礼器功能发生了变化 D.说明平民获得了政治特权
25.下列是创作于7世纪的“武则天泛龙舟”与“唐高宗猎豹”的线描图,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大使厅北墙壁上。据此推知
A.古代中国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发展 B.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利于文化交流
C.艺术创作受宗教政治因素的影响 D.唐朝君主积极开拓海陆丝绸之路
26.从大量记载中可以看到,唐代皇帝和中央对各地各部门的各项行政过程、行政结果实施追踪式的连续控制。许多在汉代无须也不可能由皇帝过问的事情,现在都要奏报呈送,经过三省和政事堂的审理,取得皇帝的旨意之后,再以诏令的方式下达指令。这反映出唐朝
A.行政制度的日益完备 B.皇权与相权矛盾缓和
C.皇权不受制度的限制 D.专制集权体制的强化
27.热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四十九年,汉民增加到五十五万人,到道光五年,增加八十八万人,长城沿边已经形成蒙汉杂处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这一变化反映了清代
A.精耕细作农业传播到边疆 B.民族融合出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C.经济重心呈现北移的趋势 D.传统的游牧经济开始出现衰败
28.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历史现象表明
A.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B.列强经济侵略使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国外市场的扩大加速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D.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因出口扩大得到增加
29.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人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使西方政治理念被民众普遍接受 D.使专制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30.1923年,孙中山说:“盖俄国革命之能成功,全由党员之奋斗。一方面党员奋斗,一方面又有兵力帮助,故能,成功。所以我请鲍君(共产国际代表)做吾党的训练员,使之训练吾党同志。”这表明
A.孙中山完全赞同鲍君的政治主张 B.旧三民主义思想中掺人了新的精神
C.中国“以俄为师”集中于军事领域 D.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与俄国革命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