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总分48分)
1.孔子在《论语》中曾38次提到“信”,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把“朋友有信”纳入“五伦”之中;荀子认为讲诚信则政治公正清明。这表明当时儒家
A.积极建构文化认同B.力图维护伦理秩序
C.重视塑造忠君思想D.顺应自然追求个性
2.《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不两适”。这反映当时的学者们
A.百家争鸣与竞争 B.强调变革和法律
C.维护专制与集权 D.重视规则和秩序
3.古代有思想家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体现了
①崇尚自然的倾向②隆礼重法的主张
③天道无为的思想④格物致知的方法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4.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在战国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在于
A.强调社会等级和谐B.适应统治者的需求
C.代表下层平民利益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请选择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