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练习
1.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2.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用“千古文明开涿鹿”来评价涿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苏秉琦先生也说“看两千年的中国到西安,看五千年的中国到涿鹿”。下面有关涿鹿之战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标志着中华民族正式形成 B.蚩尤部落打败了炎黄部落 C.战后炎、黄部落结成联盟 D.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3.成语典故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所学知识推断,与下列成语相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围魏救赵 B.秦晋之好 C.破釜沉舟 D.草木皆兵
4.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百家争鸣的出现
5.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D.统一六国的需要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慨叹道:“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其中“戍卒叫”是指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垓下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楚汉之争 D.修建骊山陵
7.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反思战争灾难而调整经济政策
C.“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
8.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
A.分化王国力量 B.提升儒学地位 C.监察地方势力 D.拓展统治范围
9.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B.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C.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D.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0.“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孤出塞北,碣石指辽东,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与这首诗相关的芳名人物是( )
A.霍去病 B.李斯 C.董仲舒 D.蒙恬
11.下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
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12.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 )
A.武装反抗封建暴政 B.创立了宗教组织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斗争口号
13.电影《西域大都护》以主人公郑吉从一介兵丁逐步成长为首任西域都护的过程为线索,再现了新疆自古属于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开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14.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 )
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B.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C.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D.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1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B.C. D.
16.探寻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篇】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材料二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失在于制,不在于政,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柳宗元《封建论》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哪两种政治制度的更替?“天下为家”始于哪个朝代?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两个“制”有何不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本族名册)。 ——《史记,商君列传》 |
|
(2)材料中的“商君”践行了战国时期的什么思想?请简要概括材料反映的两项改革措施。
(3)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战争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袁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样誓中流, ——张孝祥《水调歌头》 |
(4)对联中的“破釜沉舟”与什么战役有关?词中的“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与古代哪两次著名战役有关?请分别说说它们的历史影响。
(5)这三次战役有何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