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学生“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章主旨、人物个性、情感倾向有所把握和分析”。揣摩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之一。
【主要题型】
常见题型有:议论评价型、形象分析型、比较鉴别型。
【命题趋势】
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积累一些经典句子,更要了解作者传达给我们的内容,包括文章刻画了什么人物,叙述了什么事件,阐述了什么道理。从这些事件中看出人物的品质、事件的意义、文章的主旨、得到的启示等,而这些内容也正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难点。
【备考策略】
(一)重点提示:
1、理清对象、了解情节、圈划(描写、议论)句子。
2、重视文中描写人物(形象)言行的句子,弄明白他(它)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结果怎么样。
3、不要就事论事,应从个案中归纳出普遍性的道理。(一个人、一件事要上升到所有人、所有事 。如是物要上升到人。)
4、本着一个人物一个角度,多个人物多个角度,主要人物主要角度的原则,进行主旨理解,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作为答案。
(二)解题步骤:
第一步,优先浏览标题、题干。先浏览标题,初步把握文章主旨。先浏览题干,有利于审清题意,弄清考点,带着问题回归原文找答案,以谋求更加高效的解题方法。
另外,在阅读题干的过程中,能把握一定的文章主旨,尤其是内容理解题(主要指“选出下列哪一项对文章概括、理解不正确”)和开放性理解题题干。
第二步,结合文章注释速读、通读全文,争取了解文章大意。(明确文章提及了什么人、什么事,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阐述了什么道理或者有什么样的意义。)另外,速读过程中要在相关考点处做标记,哪个人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第三步,针对题干回到原文对比作答。在把握文章大意和审清题意、弄清考点的基础上,分析判断文章细节,找出正确选项。
内容理解题。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显旨,赞颂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勉励自己和朋友以天下为己任,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